“小病大看”的弊端您知道嗎
發佈時間: 2015-04-08 10:49:40 | 來源: 健康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有個頭疼腦熱的小毛病,動輒就往大醫院跑,即便是感冒咳嗽,寧肯在三甲醫院輸液,也不願意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吃藥。隨著生活水準和收入水準的不斷提高,許多人不管大病小病,只要看病就直奔三甲醫院。那麼問題來了,小毛病跑到大醫院治療真的好嗎?“小病大看”會産生哪些弊端您知道嗎?科學合理的就醫習慣應該是什麼樣的?
其實,到大醫院看病的患者有很大一部分是常見病患者,完全沒有必要去大醫院,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加劇大醫院看病難、看病貴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回頭想想,您是不是也曾因為感冒發燒鬧肚子往人滿為患的大醫院跑過?其實,因為常見病而到大醫院裏扎堆,真的是件費力不討好的事。
首先,到大醫院看病要比在基層多花不少錢。因為孩子身體免疫力比較弱,每年秋冬季節都會發生幾次呼吸道感染,山東省濟南市的張女士帶著孩子跑過省城多家級別不同的醫院。張女士是一位有心的媽媽,她對比了一下孩子在不同醫院的病歷記錄發現,同一個常見病症在不同醫院的治療手段和流程基本一致,甚至連開的藥都大同小異,但是治療花費可相差了不少:比如小兒支氣管炎的輸液治療,在一家三甲醫院日均花費為300多元,在一家二級醫院要200多元,而在家附近的社區醫院只需不到150元。
因為掛號費、護理費、床位費、藥費等定價本身就比社區醫院高不少,再加上醫保按不同比例分級報銷的政策,常見的小毛病到大醫院治療,多花冤枉錢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其次,到大醫院看病費時費力,時間成本高。相信很多人都見識過到大醫院看病掛號排長隊的“大場面”,好不容易挂上號了,候診、檢查、取藥、繳費,每一個環節都要排隊等候,這些時間加起來,比看病和治療的時間還要長很多,看一次門診經常要耗上一天。如果是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看病就醫的時間成本會大大節省,也免去了不少折騰。
還有一點不得不説的是,到大醫院看病發生交叉感染的幾率也會大大增加。很多三甲醫院日均門診量都已破萬,尤其在流感等傳染病高發的季節,在人群擁擠而且多是患者的環境裏,即使採取了防護措施,仍然很容易“中招”。試想,如果想看的腸胃病沒看好,卻又不小心被傳染了感冒,就真是有點得不償失了。
實際上,到大醫院扎堆看病的現象由來已久,除了“不差錢”的心理驅動,更重要的還是長期以來人們對基層醫療水準的不信任。
按照“保基本、強基層”的醫改思路,經過幾年的持續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軟硬體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而且,長期對口幫扶、構建縱向醫聯體等措施,讓患者在基層也能很方便地看上大醫院的醫生;基層用藥範圍的擴大,也大大緩解了慢性病患者用藥受限的問題。總之,絕大多數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能力治療常見病、多發病,基層醫生解決不了的疑難雜症也可以轉診到上級醫院,使接下來的治療更加有的放矢。
要麼自己估摸著吞兩片藥,要麼直接扎進大醫院,這恐怕是當下不少人在面對疾病時的選擇,不僅造成基層醫療資源閒置浪費,也加劇了大醫院的看病難問題。真正實現科學就醫、提高全民醫療服務效率,需要每一位患者的自覺參與,看病直奔三甲醫院的觀念該改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