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跑兩會:新醫改 以人為本
發佈時間: 2015-03-31 16:08:55 | 來源: 健康中國河北 | 責任編輯: 張永生
鐘南山院士認為基層人才隊伍的建設是長期的難點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如果您去過大醫院看病,那麼一定會感受到一個字:難。排隊難,掛號難,挂專家號更難。大醫院看病難,但大家還都願意去,最重要的一點是看重大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人們為什麼愛去大醫院,不願意在社區就近治療呢?新醫改的著力點又在哪呢?]
歡迎收看經濟半小時的兩會特別報道——“小丫跑兩會”,今天我們來關注醫療體制改革。如果您去過大醫院看病,那麼一定會感受到一個字:難。排隊難,掛號難,挂專家號更難。大醫院看病難,但大家還都願意去,最重要的一點是看重大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其實,大約70%的病人是不需要到大醫院擠著看病的,一般的疾病,在社區醫院裏就能解決。人們為什麼愛去大醫院,不願意在社區就近治療呢?新醫改的著力點又在哪呢?前幾天,我們來到北京兒童醫院做了調查。
北京兒童醫院日門診量破萬 一個醫生一上午最多看七八十個病人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王小丫:在兒童醫院幾乎每一個電梯都是這麼擠,我剛才算了一下時間,在這等電梯呢,由於每一層上上下下的人非常多,所以在這個地方是足足站了有十分鐘左右。
作為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兒科醫院,每天,北京兒童醫院的門診量都在幾千人次,最高峰時這裡一天的門診量能夠突破1萬3千人次。門診大廳常常被擠得水泄不通。
王小丫:阿姨,孩子怎麼樣?
家長:孩子不舒坦。
王小丫:哪不舒服,小朋友?
家長:跟阿姨説。
王小丫:你哪不舒服跟阿姨講?是感冒了還是怎麼了?
家長:有點病毒性感染,發燒。
和普通醫院不同,來兒童醫院看病的每個小患者,都有家長的陪伴。這也使得本來就擁擠的醫院更顯得嘈雜。很多孩子和家長都是從外省市趕來北京看病的。
家長:發燒了?你幾歲了?跟阿姨説幾歲了?
王小丫:不説了,不説了,他不舒服呢。
家長:不高興。
王小丫:不高興,您從哪來?您從哪來北京的?
家長:我是山東,我在這邊打工。
王小丫:孩子跟著您?
家長:孩子我帶著他,他媽上班跟他爸,我帶孩子在這邊。
小強和奶奶從山東來。和其他小患者相比,他的病情不算嚴重,只是有些病毒性感染。但小強的奶奶認為,必須帶孩子到大醫院做個全面的檢查,她才能夠放心。
家長:沒什麼事,今天輸了第五天了,輸液。
像小強這樣從外地趕來北京看病的孩子,佔到了北京兒童醫院總門診量的一半,小寶也是其中的一個。每年北京兒童醫院的門診量是337萬人次。
小寶的父母來自山東,四個月大的女兒得了肺炎,把夫妻倆急壞了。在輾轉了幾家醫院後,還是決定坐火車來北京給孩子看病。
王小丫:老家在哪?
家長:老家山東的。
王小丫:山東,山東哪?
家長:山東濱州。
作為全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兒科醫院,北京兒童醫院有醫生597人,護士927人。院長告訴我們,這樣的醫護資源應對全北京市的兒童病患是足夠的,可是作為全國的兒科中心,現在兒童醫院的門診量常常讓醫護人員感到壓力。
兒童醫院的門診量常常讓醫護人員感到壓力
兒童醫院的門診量常常讓醫護人員感到壓力
王小丫:像這樣的場景,其實我們在每一個醫院都看得到,只是在這個醫院可能病人和家長都更揪心一些,因為這是兒童醫院,所以孩子們都非常地不舒服,有哭的孩子有鬧的孩子,有特別心情焦急等待的家長,我們先看一下這就是分診臺,在這個地方會有一些負責分診的護士,她們來處理一些病人的去哪個地方,這樣的一個分診臺,但是這個地方的分診臺,真的是人頭攢動,我注意到在這裡大概有30分鐘的時間,他們沒有一刻停止過手裏在做事情,嘴裏在説話。
我們在內科診室的門口觀察,來到這裡看病的兒童數量很多,每一個兒童平均都有兩位家長陪同,有的甚至更多。內科診室的大夫一上午一直忙個不停。
王小丫:大夫,不好意思一分鐘,您這一上午大概要看多少個病人?
北京兒童醫院血液腫瘤中心主任醫師金玲:病人要多的話,看到40(人),40、50(人)。
王小丫:那您一週是要在這樣的診療室工作幾天?
金玲:我們都是有白班有夜班,白班一般是兩個到三個,夜班也是每人兩個左右,也是兩個到三個。
王小丫:那如果説是夜班的話,整宿都不能休息,就是值班?
金玲:在門診小夜班是下午4點到晚上12點,然後就是一般結號是結到10點半,在10點半之前有多少病人全都都要看完。
金玲告訴小丫 每天上午都要看四五十個病人
金玲告訴小丫 每天上午都要看四五十個病人
金大夫告訴我,忙碌是門診的常態,一上午經常連去洗手間或喝口水的時間也沒有。
金玲:你要是想去洗手間要提前跟護士先打一下招呼,要不然就不停地病人一直都在這等著,也不太不好意思去上廁所。
王小丫:平常您最大的數量的時候看了多少病人?
醫生:有的大夫看的快的,一上午可以看到70、80。
王小丫:但是就是這樣還有加號的現象出現嗎?還有病人看不上嗎?
醫生:像這塊因為不限制地掛號,只要病人來就可以挂上號。
王小丫:也就是説意味著你們每天的工作是要把所有的病人都看了才可以下班。
醫生:來多少看多少。
王小丫:謝謝,我不耽誤您的時間了,辛苦了。
急診中心,是兒童醫院最忙碌和緊張的地方,每天這裡的醫護人員要二十四小時應對不同的突發情況。而來到這裡的孩子,病情往往都很危急。
王小丫:這個是急診部的一個搶救室。
小麗是一位剛滿4個月的女嬰,由於急性肺炎引起了呼吸衰竭。一旁,她的爸爸媽媽和奶奶神色焦急。
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護士李妍:這血壓要不待會再量吧,鬧得太厲害了,先給她蓋住。
家長:可以抱嗎
李妍:可以抱,一會兒可以抱
上了呼吸機後,孩子的心跳一度達到了190下每分鐘,護士小李準備給孩子抽血化驗。
李妍:來,把孩子放這裡頭。
王小丫:你好,我看你忙了好長時間,沒敢打擾,這個孩子多大了?
李妍:這個孩子三四個月,這也是剛剛來了。
王小丫:她怎麼了,鼻子上插著一個管?
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高恒妙:肺炎的呼吸衰竭,這是一個無創的呼吸機,我們給她普通吸氧解決不了,她比較重,肺炎。
這邊小麗的狀況剛剛穩定下來,急救中心的綠色通道又一次亮起了警報。從北京市大興區的一家二甲醫院,轉來了一個小患者。急救室的氣氛再一次緊張。
從北京市大興區的一家醫院轉來了一個小患者
從北京市大興區的一家醫院轉來了一個小患者
醫生:喘了幾天了?
家長:今天是第五天了,吃了四天的藥,沒管用。
小靜和小麗一樣,也是四個月大的女嬰。由於喘得比較厲害,醫生決定,馬上給她加吸氧面罩。
護士:針扎上了啊。
給寶寶打針,對護士的水準是一種考驗。由於寶寶血管較細,一旦哭鬧起來又愛亂動,有時候第一針不一定能找到血管。小李做了九年的急診科護士,她喜歡這份工作,但也有過不少委屈。
王小丫:剛才在急診室我看見你特別忙碌,而且特別緊張,你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
李妍:每天都是在這種高壓環境下工作,因為急診室跟其他科室不一樣,它就是重病人一般比較多,而且來的都比較急、比較突然,所以我們每一分鐘都等待著搶救,所以不可預計每天都是這樣搶救、搶救一直度過。
王小丫:今天早上你看了多少病人,搶救了多少個孩子?
李妍:今天早晨有三個,差不多,不算我們這留觀的。
2014年,小李得了一個獎,這個獎的名字讓小李自己也哭笑不得。
王小丫:有一段時間,大家都知道了你,因為你可以説是獲得了一個獎,當然這個獎是你付出了很多的委屈,就是最委屈獎,當時的情況是怎麼的呢?
李妍:當時是給孩子扎針、輸液做治療的時候,一針沒扎上,然後可能是因為孩子制動的不是很好,然後在輸液過程當中鼓包了,給他重新穿刺,然後重新穿刺之後家長不理解,等到輸完了之後,家長過來拽著我的胳膊辱罵還有毆打。
王小丫:你當時是什麼樣的感覺?
李妍:反正心裏覺得還是挺委屈的,因為我們這急診量也挺大的,因為我不記得他是誰,他只是輸了液之後,輸完液才回來進行這些毆打的這種行為,所以我已經記不得他是誰了,但是我覺得在這一天工作挺辛苦的,然後每一個孩子其實我們也很心疼,我們也希望能給他很好地做了治療,然後給他一次成功,但是像家長這種不理解的行為,事情已經過去了,反正我還是表示理解。
李妍説 對於誤解她雖然心裏委屈 但能夠理解家長的心情
李妍説 對於誤解她雖然心裏委屈 但能夠理解家長的心情
這邊內科搶救室裏,寶寶小靜要抽血化驗了。由於疼痛和害怕,她的小腳丫一直不停地扭動著。小靜本來是在大興區的一家市屬三級醫院看病,由於病情比較重,需要聯動轉診到兒童醫院。
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醫生王龍:我們一般這種的比較急的孩子,就是接到電話以後,我們都會把這種床位先準備好,因為他這種可能比較重,需要走這種綠色通道,接到電話我們先把需要做的準備,先準備好。
王小丫:通常像這種轉診的小患者,大概多長時間會出現一次?
王龍:這個太常見了,一天有的時候十幾次都可能。
王小丫:都是從北京周邊還是?
王龍:哪的都有,最常見的北京、河北這些是最常見的,遠的地方也有。
從大興一家醫院轉診過來的這位小患者,通過綠色通道直接就診。這樣的合作,就是以北京市兒童醫院為代表,探索醫改分級診療制度的一個縮影。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説過,要堅定不移地推進醫改,用中國式的方法解決世界性的難題。這其中的重點就是要健全分級診療體系,加強全科醫生培養,推進醫師多點執業,讓群眾能夠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那麼分級診療體系可以有哪些具體的實施方法呢?
分級診療系統或成醫改福音 不來北京也能看到北京醫生
北京兒童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陳亞軍:你這個現在膽囊閉鎖,我看有一個檢查B超,超聲,你看肝外那個膽道也能看著啊,是不是?
在北京兒童醫院,有這樣一間遠端會議室,陳亞軍大夫正在與河北省石家莊市兒童醫院的醫生進行遠端會診。
陳亞軍:如果膽道閉鎖我們現在目前治療,手術最好選在60天之內,如果不超過60天都還可以,因為孩子現在一個月4天,是不是?一個月4天,等於孩子還有觀察的時間。
醫生:家長聽明白我説的意思沒有?
家長:我們能聽明白。
醫生:好,你看吧,你要有什麼問題,我們現在就是互相交流一下,有什麼不明白的?
在遠端會議室裏 醫生們正在進行遠端會診
在遠端會議室裏 醫生們正在進行遠端會診
自2013年5月31日北京兒童醫院集團正式成立以來,已經先後吸納了河北省兒童醫院、鄭州市兒童醫院、安徽、江蘇、青海等15家成員單位的加入,共同探索分級診療制度的新模式。這種遠端會診就是對分級診療的新實踐。
醫生:膽道閉鎖的孩子肯定拉不了黃大便。
家長:他現在大便是黃的,然後稍微發一點點綠。
醫生:您的手機上拍了沒有,現在有沒有一個照片?大便顏色的照片,下次你每天給孩子那個大便,你每天拿手機給他拍一下做一個記錄,下次我們再會診一次,我就看看你拍出來以後,我相對比較直觀一點。
家長:好的,行。
通過遠端會診,河北省兒童醫院便可以對患兒在當地進行診療,會診的過程患者家屬也可以積極參與。像這樣的遠端會診,在兒童醫院的15個專科都已經開展了,在會診中如果遇到患者病情嚴重的,則就像小靜一樣,直接轉診到兒童醫院。
王小丫:院長,我們看到有這個分診是通過這個網際網路的方式來進行分診,這樣的好處在於什麼地方?
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實際上我們通過這種網際網路的方式,進行這種有效果分級診療的好處就是,通過分診讓我們有一些病人不用在旅途上勞苦,那麼到,跑到一個地方去看病,那麼就是希望他們第一有時間、第二有很好的地點,定好了時間、定好的地點,不用浪費他們太多的精力來看病,所以通過網際網路這種能達到的效果非常好。
在全國範圍內,北京市兒童醫院提出了“全國兒科是一家”的理念。通過專家共用、臨床共用、科研共用和教學共用的方式,幫扶各地專科兒童醫院提高診療水準,探索建立“病人不動、醫生移動”的全國兒科醫療服務體制新模式。在科研合作方面,開展了多中心課題研究,同時向北京市兒童醫院集團內的各醫院開放北京市兒研所和北京兒童醫院臨床資訊與樣本資源庫、建立北京兒童醫院集團科研協作平臺,更有效地在平臺內實現科研成果的資源共用。
倪鑫:我們的病人無論是北京的還是外地的,他要對能夠就近到達的醫療機構的兒科醫生的水準信任,那麼他就不會來了。所以我們未來,為什麼説我們任重而道遠呢?我們希望要把全國為兒童健康服務的這些醫生們的水準,在一定時期內都給他提供,那麼病人信任你了,自然就不會旅途勞累、又花錢跑北京非來看病,所以這個工作我們現在也在做。
2015年1月19日,李克強總理在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部署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更好保障農村居民身體健康。此次會議確定了許多服務群眾的好政策:按照每千服務人口不少於1名的標準在全國配備鄉村醫生;採取公建民營、政府補助等方式,支援村衛生室建設和設備購置;對鄉村醫生開展免費培訓和脫産進修;探索實施鄉村醫生與農村居民簽約服務模式,並按規定收取費用;拓寬鄉村醫生發展空間等。
看病難一直是困擾百姓的一件大事,分級診療制度,無疑會成為破解這道難題的法寶之一。就像李克強總理所説的那樣,“小診所可以解決大問題”。事實上,在這幾年的醫改中,我國取得了顯著成績,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縣擴大到了1363個,2400多個縣級公立醫院破除以藥養醫,取消了藥品加成,試點地區縣域內就診率達到了85%以上;財政對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每人平均補助提高到了320元;10個縣開展的大病保險試點全年籌資達155億元,大病患者實際報銷比例提高了10到15個百分點。
這幾年的醫改中 我國取得了顯著成績
這幾年的醫改中 我國取得了顯著成績
新的一年衛生計生委將仍然圍繞公立醫院的結構完善服務體系建設,其中包括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將覆蓋全國,推進四省範圍內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開展跨省就醫費用核查和結報試點,推薦按病種付費、總額預付等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擴大改革試點範圍,建立健全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大病保險的考評機制,推進商業保險機構參與新農合經辦服務,擴大全科醫生執業方式和服務模式改革試點,建立部分藥品價格談判機制,推進醫療資訊系統與國家藥品電子監管系統對接,繼續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貼標準等11項措施,無疑,醫改已經在攻堅階段。
“小病在社區,大病在三甲”,這是分級診療制度的一個方向,然而真正實施起來,還有很多現實問題需要解決。另外,在醫療資源的配備上,我們國家的醫療衛生資源呈現倒金字塔結構,80%的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大醫院。如果基層醫院的技術水準較低,患者的不信任,必然會造成基層醫療資源的浪費。今天上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談到了醫療衛生改革發展。報告中説,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擴大到所有省份,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基本建立,全民醫保覆蓋面超過95%。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縣市達到1300多個。醫療改革説到底就是要以人為本,讓優質醫療資源能夠更加充分地得到利用。那麼在目前條件下,如何才能更好地進行改革,讓人們看病更方便,更舒適,治療效果也更好呢?來聽聽兩會代表和委員的看法。
新醫改以人為本 鐘南山:建立真正醫療架構模式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加強全科醫生制度建設,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在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衛計委主任王咏紅看來,解決大醫院人滿為患問題,關鍵是要建立起分級診療制度。
全國人大代表王咏紅:近年裏我們打組合拳,努力形成了一個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這麼一個就醫的格局,去年我們全省基層診療人次以佔總數的54%、86%的新農合住院病人都在縣以內治療,最高的縣已經達到了97%,王咏紅代表告訴我,他們的經驗首先是加快建立家庭醫生制度。在所有基層機構達到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實施硬體建設“提檔升級工程”和人才隊伍“強基工程”,提升基層水準,增強群眾的信任度。
王咏紅看來解決大醫院人滿為患問題,關鍵是要建立起分級診療制度
王咏紅看來解決大醫院人滿為患問題,關鍵是要建立起分級診療制度
王咏紅:目前我們全科醫生已經實現了基層機構的全覆蓋,所有的衛生院開展健康管理團隊服務,有75%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了家庭醫生的制度,這樣子為群眾當好健康的守門人。
其次他們以城市大醫院為龍頭,發展醫療聯合體、醫療集團;以縣醫院為龍頭,實施縣鄉村一體化改革,建立大醫院與基層分工協作機制和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第三是加快資訊化的步伐。建立起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的這麼一個智慧健康的資訊平臺,三分之二的縣都建成了區域檢查檢驗中心和遠端會診系統,這樣,群眾在基層就能夠享受到大醫院的專家服務。
王咏紅:第四,我們是完善政策措施,這也就是拉開醫保的報銷,服務收費的差距,引導群眾到基層就醫,群眾在基層報銷的比例比三級醫院能夠高出20%左右。基層的價格,總體水準比縣級醫院低50%以上。
對於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全國人大代表鐘南山院士認為,社區基層醫院的硬體設施很容易提高,但是基層人才隊伍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難點。
全國人大代表鐘南山:也就是説我們要讓醫生要在這個裏頭,他能夠下得去,而且待得住,而且幹得好,這樣的話,必須要有這個條件,需要有一個系統工程。另外一個我覺得很關鍵一個是大醫院要從這種創收靠自己,這個沒有達到真正的公益性這個問題上解放出來。
鐘南山院士認為基層人才隊伍的建設是長期的難點
鐘南山院士認為基層人才隊伍的建設是長期的難點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鐘南山院士認為,目前我們的新農合、社會保障等方面,已經做了一些探索,不過對於什麼樣的病算大病,還要有一個清晰、準確的界定。
鐘南山:一些意想不到的病,一些可以治療的病,孩子白血病,得到血液病,大人得了一個可以醫療的腫瘤,或者用了藥以後特別好,這些的話我們是應該更多的注意到這些,而不是説已經是久病了加重了這也叫大病。
對於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醫改目標,鐘南山院士認為醫療改革應該順應醫學的模式,建立起一個真正的金字塔式的一個醫療架構模式。
鐘南山:也就是説大量的常見病、多發病是應該在它的早期,以及在它的比較輕的時候得到發現,得到治療,這樣的話預防它成為病重病。所以按照這麼一個模式,我們的重點應該放在社區,放在三級醫療裏頭的下頭,這樣的話是大部分病人能夠得到解決,而不是發展為重病大病以後再到大醫院來解決。(據央視財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