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醫生下沉 別讓患者橫跨大半個中國去看病
發佈時間: 2015-03-31 10:53:26 | 來源: 新華網每日電訊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毛建國
如果醫生們在基層也能有甚至更有事業、成就、榮譽感,生活水準、收入待遇也能達到甚至超過大城市大醫院,醫生下沉還會這麼難嗎?
“現在的醫院院長之間聊天,都是問做了多少億的營業額,而不是治好了多少危重病人。”3月2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出席2015中國醫院競爭力論壇時,明確表達了對目前大醫院醫改的不滿,並且希望“分級建立起來後,大醫院院長不再比營業額,比的是合格的專科數、急危重症的搶救數量和成功率。”(3月30日《南方都市報》)
“大醫院院長都比營業額而非搶救數”,問題很嚴重,原因很複雜。鐘南山談到的醫療體系倒金字塔形結構,正是其中原因之一。正如鐘南山所講,“來找我看專科的病人,有甘肅平涼來的,也有齊齊哈爾來的。如果基層醫療能夠做好,他們根本不用橫跨大半個中國來找我看病”。
目前醫療體系存在“強幹弱枝”現象,一方面大醫院實力很強,一號難挂,一床難求;另一方面,縣級醫院、基層醫院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出來,有些基層醫院甚至門可羅雀。“歷史遺留問題”不能再留給歷史。應該説,國家衛計委提出的分級診療體系是一個不錯的“處方”,很多專業人士也為之叫好。據統計,在英國,90%的門急診由家庭醫生首診,其中90%以上的病例沒有進行轉診;在美國,每年12億人次的就診量,其中81%發生在醫院外的醫生診所……這也啟示我們,必須儘快把分級診療體系建立和完善起來,讓其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建立分級診療體系,離不開人財物下沉。推動財和物向基層醫院傾斜,雖有不小難度,但總歸有法可想。但“人”不同,推動優秀醫務人員下沉,遠不是一個紅頭文件可以解決的。這些年來,如同鼓勵優秀教師下鄉一樣,有關部門也多次鼓勵優秀醫務人員走訪基層。如果一批優秀醫務人員下去了,由此帶來的醫療水準提高,自然可以增進基層醫院的競爭力。但關鍵在於,優秀醫務人員也有著利益考量,有些現實問題遠遠不是道德鼓勵所能解決的。
我們不應忽視道德鼓勵的作用,但也不該過分誇大道德鼓勵的作用。3月11日,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在回答記者有關教育公平的提問時表示:“我認為農村中小學教師,在薪酬體系上應該比城市老師有20%—30%的上升。”俞敏洪提到的,實質上是激勵機制的問題。一個合理的薪酬體系應該是越艱苦越高,越不容易越高。但如今事實上發生了倒挂,如同鄉村教師一樣,基層醫生在發展前景和收入“錢景”上,遠遠遜色于大城市大醫院。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巡視員廖新波就感慨,“一個專家在省醫出診,一個號50元,到了基層只給7元、10元,這沒有任何的吸引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與其單純地道德鼓勵,不如通過提升基層醫院吸引力,激勵優秀醫務人員走訪基層。如果醫生們在基層也能有甚至更有事業、成就、榮譽感,生活水準、收入待遇也能達到甚至超過大城市大醫院,醫生下沉還會這麼難嗎?如果從待遇、晉陞上解決基層醫生的出路,實現專家、技術下沉,讓優秀醫生紮根基層,何至於有人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看病?
醫生下沉要鼓勵更要激勵。然而,如果總是鼓勵醫生下沉,卻又不肯改變和提升基層醫生待遇,沒有物質激勵支撐的精神鼓勵,總讓人覺得蒼白無力。一些基層醫院由於收入有限,可能“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就需要政府來兜底,提高基層醫院的含金量,吸引優秀醫務人員走訪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