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醫療資源不足 護士“沒耐心”怎麼破?
發佈時間: 2015-03-19 10:15:19 | 來源: 廣州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佈關於進一步深化優質護理、改善護理服務的通知,要求持續改善護理服務態度,杜絕態度不熱情、解釋沒耐心、服務不到位等現象。(3月18日《京華時報》)
熱情、耐心是起碼的醫德
護士沒耐心,客觀上也確實是因為工作壓力大,護理的病人多,忙不過來,只能儘量“節省”時間。而“蘿蔔快了不洗泥”,看似效率高,卻不可避免地造成醫護品質下降,也必然地傷了患者的感情,乃至影響治療效果。
而根本原因無疑是醫德的下滑。熱情、耐心,不過是起碼的醫德,本身也是護理的一部分,因此是護士的基本職責,而這當然根本不能以任何理由來推脫。對於“態度不熱情、解釋沒耐心、服務不到位”,如果醫德不足以自律,那麼就應有制度的制約,實行相應的懲戒機制。而醫院,也應該確保護士充足的護理服務時間。換言之,每個病人的護理時間,都必須有剛性的保證,以確保患者與護士有充分的溝通。雖然于醫院減少了收入,但既維護了護士的權益,更維護了患者的權益,也有助於紓解醫患矛盾、改善醫患關係。 (錢夙偉)
醫療資源不足,護士難有耐心
其實,護士恐怕也是有苦難言。往大里説,我國醫療資源不足,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往小處説,一個護士要管理十幾個患者,忙得腳不沾地。還有,如今醫護和患者互不信任,醫護擔心惹上麻煩,患者擔心自己被宰,雙方要想建立親密的情感聯繫,恐怕並不容易。衛計委下發通知並不能改變這些困境。在利用通知逼著護士強行提高護理服務的時候,還應該重新調整醫療資源的配置方法,比如將大型醫院的醫療資源下沉到社區裏,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醫療護理服務,為醫生在多個醫院執業提供合法出口,讓家庭醫生的概念走入千家萬戶等。 (趙紅信)
改善生存生態,讓護士更有耐心
護士在工作過程中責任心不強,固然是角色意識淡化、價值觀念錯位的産物,也和生存生態有關。長期高強度的重復勞動,對人們的積極性和主體性造成損傷,是一個在許多行業普遍存在的現象——護士出現職業疲勞症和職業倦怠症需要的是“對症下藥”,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一味地將“板子”全部打在護士身上。護士也是普通人,面對護士的職業倦怠,我們不能一味地進行道德開發,卻忽視了護士的勞動者權益。所以正確方式是改革考評方式、創新激勵機制,為提高醫療服務品質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一味地給護士“壓擔子”;難以在執行過程中發揮應有的制度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