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糖尿病

糖友要謹防腎病必須注意這些

發佈時間: 2015-03-18 15:46:27   |  來源: 東北健康網   |  責任編輯: 郭洪濤

  愛護腎臟、預防腎病是每個人必做的功課。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説,保護腎臟就顯得尤為緊迫,這是因為,由糖尿病腎病導致的腎衰竭已經大大增加,糖尿病已經成為腎臟最危險的殺手之一。

  1個策略:血糖達標

  王先生10年前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起初沒什麼症狀,他把醫生的囑咐當成了耳旁風,平時應酬不斷,飯局不少,藥總是想起來就吃,想不起來就不吃。前不久,王先生感覺渾身不舒服,腳開始腫了,化驗發現,尿裏有大量的白蛋白,腎功能已經瀕臨衰竭。原來,這10年來,沒有得到控制的糖尿病已經悄悄侵蝕了他的腎臟。因為已到了腎衰竭期,王先生只能靠透析維持生命了。

  糖尿病導致的慢性並發癥有兩大類,一類是大血管病變,如心、腦血管病變,另一類是微血管病變,如視網膜病變、周圍神經病變等,腎臟病變也是微血管病變的一種。發生糖尿病腎病的機理是很複雜的,簡單地説,就是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一系列代謝綜合徵的表現損害了腎臟內的微血管,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高血糖。臨床上發現,1型糖尿病患者平均發病後5年、2型糖尿病患者發病後3~4年就會出現早期腎損害,先表現為腎小球濾過率升高,而後尿裏會出現微量白蛋白。並且,血糖控制得越差,糖尿病腎病發生的幾率越大。

  研究表明,血糖達標是預防微血管病變的首要策略。把血糖控制好,就能極大地保護糖友的腎臟。

  2號殺手:損害腎臟

  慢性腎病是人群中的常見病。在發達國家,導致終末期腎衰竭的第一位原因是糖尿病,佔到40%以上;在我國,源於腎小球腎炎(IgA型為主)的慢性腎病最多,糖尿病導致的腎病尚居於第二位。不過,隨著我國人民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的改變,糖尿病病人越來越多,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經達到11%,因此繼發于糖尿病的腎損害呈明顯上升趨勢,在北京、上海某些大醫院新進入透析治療的患者中,現在糖尿病腎病已經躍居第一位了。

  人到40歲以後,腎功能以每年1%左右的速度衰退,如果這時再患上2型糖尿病,不但高血糖會傷害腎臟,而且常與其伴隨的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及肥胖等因素也會成為損傷腎臟的幫兇。因此,積極控制體重、預防糖尿病及其他代謝紊髮發生,就能極大地避免腎臟病。糖尿病患者檢查身體需做造影時,應先評估腎臟情況,以免造影劑傷腎;腎毒性藥物應慎用;女性應預防泌尿係感染。

  3項檢查:每年必做

  腎臟具有強大的代償功能,糖尿病對腎臟的損害是隱匿的,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症狀,但腎功能已經悄悄受損了。因此,要想把糖尿病腎病消滅在萌芽之中,絕對不能靠自我感覺,須定期做以下3項檢查:

  1.腎小球濾過率。腎臟的主要作用就是將血液中的有害物質清除出體外,這種清除作用就是腎小球的濾過功能。腎小球濾過率是衡量腎功能的重要指標,其正常值成人在80~120毫升/分鐘左右。要測定這個指標,需要空腹抽血化驗血肌酐,然後進行估算。在糖尿病腎損害的1期,僅有腎小球濾過率的增加,在這個階段,如果糾正高血糖,腎損害是可以逆轉的。確診糖尿病後,腎小球濾過率應每年測一次;如果出現了糖尿病腎損害,則每半年測一次。

  2.尿白蛋白測定。白蛋白是血液裏的正常成分,不會出現在健康人的尿液裏,如果尿裏有了白蛋白,説明腎臟受損了。糖尿病患者的腎臟微血管受損,白蛋白會漏到尿液中,出現微量白蛋白尿,而此時尿常規化驗還無異常,尿蛋白為陰性,因此只有做尿微量白蛋白測定可以捕捉到早期糖尿病腎病。要查尿白蛋白,患者只需要留清晨第一泡尿,經過化驗就可以測算出該值。確診糖尿病後,尿微量白蛋白應每年測一次;如果出現了糖尿病腎病,則每半年測一次。

  3.尿常規。糖尿病患者出現微量白蛋白尿後就應該定期進行尿常規檢查,如果尿蛋白陽性,還應該留24小時尿液做尿蛋白定量化驗,作為監測病情變化的依據。另外,尿常規檢查還能發現尿路感染,尿路感染也可能損害腎臟,因此需要早發現早治療。

  4條法則:飲食控制

  糖尿病腎病患者不但要堅持總熱量控制、少食多餐、均衡飲食等糖尿病飲食原則,也要開始“護腎飲食”。腎病從第3期開始,腎功能剩下不到60%,必須進行飲食治療,總的原則是“低蛋白,算熱量,限制鹽,控鉀磷”。

  1.低蛋白飲食。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0.6克蛋白質。如65公斤的4期患者,每天可以攝入39克蛋白質,分配到一日三餐中去。

  2.熱量要結合體重和活動量計算。理想體重者每日攝入熱量為每公斤標準體重×30千卡,消瘦者則為每公斤標準體重×35千卡,肥胖者則為每公斤標準體重×25千卡。

  3.限制鹽,每日不超過5克。慢性腎病患者攝入的鈉要嚴格控制,否則會加重心臟負擔、引發水腫。

  4.管控磷和鉀:慢性腎病患者攝入磷過多會引起鈣磷失衡,導致腎性骨病;鉀過多會導致高鉀血症,嚴重者會出現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需要好好管控。腐竹、紫菜、木耳、菌類等幹菜,肉類、豆類、堅果、動物內臟等含磷較多,要少吃。煮肉類前要汆水,老火湯不能喝。蔬菜中的菠菜、冬筍、白菜、海帶、馬鈴薯,水果中的西瓜、橘子、香蕉、葡萄等,以及堅果類、豆類、幹菜類、蘑菇類含鉀較高,應少吃。去鉀小招數包括:馬鈴薯切小塊,泡水後可以減少1/3~1/2鉀;蔬菜水煮後倒掉水,只吃菜;水果只吃果肉,把汁去掉。

  5套對策:分期治療

  糖尿病腎病分5期,每一期都有相應的治療措施和原則。

  1期:患者僅有腎小球濾過率的增加。這時如果能發現,及時控制好血糖,病變可以逆轉。

  2~3期:尿中出現微量白蛋白。平時沒有,僅在發熱、運動等應激狀態下出現尿微量白蛋白,是2期;如果在休息時也出現尿微量白蛋白,則為3期。這時的對策除控制血糖外,無論是否有高血壓,都要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類藥物,以減少尿白蛋白,延緩腎臟病發展。

  4期:尿常規化驗發現蛋白陽性,即表明進入4期。大約在幾年時間內尿蛋白的丟失就能達到3.5克/天以上,稱為“大量蛋白尿”,此時病人會出現水腫等腎病綜合徵表現,腎功能迅速減退。此時治療已很困難,只能對症處理,使用ACEI/ARB類藥物減少尿蛋白排泄;用利尿劑減輕水腫;有高血壓的患者,服降壓藥控制血壓。此外,還要嚴格控制高血糖、高血脂及高尿酸血症等。如果已出現腎功能損害,還應開始低蛋白飲食。在糖尿病的治療上,由於腎功能下降,口服藥的選擇範圍變小,常常需要使用胰島素,一方面目的是控糖,另一方面可以制止分解狀態,讓身體增加營養儲備。

  5期:即腎衰竭期,此時血肌酐往往超過5毫克/分升(442微摩爾/升)。治療除了上述對症治療措施以外,腎臟替代療法(透析)要較早開始。

  需要強調的是,由於腎功能受損,胰島素的代謝會發生障礙,不少患者體內胰島素水準會升高,因此如果控糖過於嚴格,容易出現低血糖,對此必須防範。所以,糖尿病腎病4~5期,血糖控制標準可放寬,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到7%~9%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