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美食

春節之後各類年貨如何處理 什麼年貨不宜多吃

發佈時間: 2015-03-03 14:25:09   |  來源: 新京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年後上班已經進入第二周,對於剛剛從老家返程不久的人們來説,除了為新一年的工作做好充足的調整與準備外,如何處理春節期間從老家帶回或尚未吃完的各種年貨,恐怕也是一項重要“議程”。總的來説,人們從老家帶回或剩餘的年貨多為臘肉臘腸、腌肉、炸貨等,這類暫時不能一次性“消滅”的食物該如何保存才能不變質?從健康及營養的角度考慮,這些年貨該不該吃?怎樣吃才算吃得健康?專家指出,諸如臘肉臘腸、炸貨等傳統飲食對人體有諸多不利影響,不建議攝入或盡可能減少攝入量,同時注意搭配蔬菜等共同食用,將其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影響降至最低。

  炸貨

  年貨味兒就是過年味兒

  對於春節的記憶,很多人依然停留在某個具體的印象,甚至是某種味道。在北京某事業單位工作的劉華(化名)老家在陜西安康市,以往每到過年,爸媽親手製作的滷菜對她而言就是“年的味道”:“這算是我們家過年的一種特色食物,每年我回家之前爸媽都會做好。”劉華介紹,滷菜的製作相對簡單,可以製作多種食材,“除了新鮮蔬菜外,肉類、茄子、雞腿、豆干、菇類都可以,將這些食材放入事先備好的湯料中長時間熬煮,冷卻後就是現成的滷菜”。

  劉華之前在北京上大學時曾帶回過滷菜,“當時爸媽幫我裝的滷菜中有油牛肉、雞腿、豆干等,在家時這些是放在冰箱內保存的,我帶回北京的是爸媽用食用塑膠袋裝好、又用大餐盒包好的滷菜。”當時劉華從老家回到北京要坐十多個小時的火車,“火車上人比較多,而且當時住在學校宿舍,沒有冰箱,只能將滷菜連同塑膠袋一起綁在防盜窗上保存。但糟糕的是,這樣保存了不幾天,再打開吃時滷菜已經變味。”當時也只能將剩餘的滷菜扔掉,她覺得很可惜,“當時我媽給我包了很大一袋,本來是想帶回來大家一起分享,而且我平時老在宿舍念叨滷菜,她們都很好奇,沒想到沒吃多少就壞了。”自此之後,她就沒再往回帶過滷菜。

  去年剛剛結婚的劉華今年在河北的婆婆家過春節,她表示,根據習俗,婆婆家過年會準備很多炸貨,這也將成為她關於春節的“新”記憶。

  易致脂肪攝入過量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楊文嬌表示,從健康的角度來看,炸貨本身含油較多,容易導致人體脂肪攝入過量,熱量過多,引起體重增加。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係副教授范志紅表示,油炸過程會將低脂肪的糧食、薯類、蔬菜等統統“改造”成脂肪含量20%以上甚至超過30%的高脂肪高熱量食品,使人體發胖。范志紅曾在其部落格中表示:“一克油脂就是9千卡熱量,在運動量和其他飲食量不變的情況下,每天多吃進去10克油脂,一年就是3650克,會給身體增加7斤多肥肉。”

  楊文嬌表示,在製作炸貨的過程中,油溫是一個關鍵因素,通常在較高溫度時,油會被氧化,産生致癌物。除此之外,在高溫炸制的過程中,原材料本身含有的成分如蛋白質或澱粉等也會産生一些致癌物。從營養的角度來看,在製作炸貨的過程中,食材中含有的一些營養物質會遇高溫遭到破壞。范志紅解釋,油炸過程中會破壞絕大多數維生素,其中維生素B1幾乎全軍覆沒,維生素B2也損失過半。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K、胡蘿蔔素、番茄紅素及魚中含有的omega-3脂肪酸,在油炸之後都會大打折扣,根據切塊的大小和煎炸的程度,損失量從30%到80%不等。

  除此之外,油炸過程還會使食品中産生大量的有毒物質和致衰老物質,其中包括有致癌風險的丙烯酰胺和促進衰老的“晚期糖基化末端産物”(AGEs)。新鮮食物中,這些物質的含量是微乎其微的,油炸後就會迅猛上升。

  ■ 支招兒

  控制油溫,避免反覆使用

  對於很多家庭來説,炸貨是春節期間餐桌上的常見菜品。鋻於對人體健康的多方面影響,怎樣的製作方法能夠將這種影響降至最低?楊文嬌表示,在製作炸貨的過程中,油溫的控制是一個重要方面,“避免油溫過高及炸制時間過長,這算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另外,炸過東西的油應該儘量避免反覆使用。“一般來説,炸過一兩遍的油最好不要繼續使用,因為在炸制的過程中,油的氧化程度一次比一次嚴重,同樣,也會産生更多的有害物質。這樣的油可以用來拌餃子餡或涼菜。”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