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禁忌
發佈時間: 2015-03-01 11:04:29 | 來源: 中國江蘇網 | 責任編輯: 郭洪濤
食用油是人體攝入脂肪及脂溶性維生素等營養元素的重要途徑,現在市場上食用油的品種非常豐富,它們因成分的不同而有各自的特點。近日,世界衛生組織更新了健康食品排行榜,其中食用油排行榜中的前三名為:橄欖油、玉米油、米糠油,這是因為它們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都超過80%,有良好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的作用,所以能有效防止動脈硬化,軟化血管,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我們在選擇“好油”的同時還需掌握更多的相關知識。
不要只吃一種油。現代營養學建議人們吃多種食物,食用油也不例外。因為每種食用油的成分是不一樣的,即使是被公認為好油的橄欖油、玉米油、米糠油,其中所含的維生素E也不及麻油高,鋅、硒含量沒有花生油多等,因此最好與花生油、豆油等食用油配合著吃。例如一餐烹飪三道菜,其中一道不用橄欖油、玉米油或米糠油,或每週有1~2天用其他植物油,而在吃麵、冷菜時可澆點麻油。
掌握烹飪時的油溫用食用油烹飪時不但要控制用油量,還應特別注意冒煙點。冒煙點是食用油加熱後,介於熔點與沸點之間出現冒煙的溫度,每種油的冒煙點是不同的。任何種類的食用油只要超過冒煙點就會看到油鍋上出現煙氣,這時油脂就開始變質了,同時會産生致癌物等有毒物質,如果常吃這些達冒煙溫度後産生有毒物質的油,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潛在危害。
油溫的估計及對應的加工方法食用油加熱後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油麵泛起白泡,無聲響,沒産生青煙,菜入鍋後,有少量氣泡,伴有沙沙聲,這時的油溫大約在80-130℃間,此溫度適宜炒菜;若油麵向四週翻動,略有青煙升起,原料下鍋後氣泡較多,伴嘩嘩聲,其油溫約在140-180℃,這種油溫適合煎及軟炸;油麵的翻動又轉向平靜,青煙四起並向上衝,菜下鍋後,有大量氣泡,並伴有劈啪的爆破聲,此時的油溫在190-240℃,用汆、炸方法烹調食品時一般就是這個溫度;如果油麵平靜,油煙密而急,有灼人的熱氣,原料下鍋後,大泡翻騰伴有爆炸聲,此時的油溫在250℃以上,應避免在這麼高的溫度下加工任何食品。
正確的選擇和加工菜籽油、葵花油的冒煙點只有107℃,所以它們適用於冷拌,雖然也可以炒菜,但應注意在油鍋冒煙前倒入青菜等。又因為經過水洗的蔬菜本身帶有水分,所以炒菜一般不會超過100℃,再用大火快炒,既能保留更多的營養素,又不産生有害物質。
橄欖油、玉米油的冒煙點為160℃,可以用於炒菜,但不宜用於氽和炸,因為炸、氽的溫度會超過160℃。
棉籽油的冒煙點為216℃,椰子油為232℃,米糠油為254℃,可用於炸和氽。豬油等動物油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酸,酥油含很高的反式脂肪酸,不提倡用於烹調。認識幾種食用油色拉油是一類主要用於冷拌的食用油,它的原料可以是棉籽油、菜籽油、葵花油或豆油等液體植物油。色拉油是先將原料加工成毛油,再經脫膠、脫酸、脫色、脫臭、脫臘、脫脂等工序做成。幾乎沒有雜質,十分純凈,淡黃色,澄清、透明、無氣味、口感好,符合食品衛生和安全要求,所以可用於生吃。
色拉油因選用的原料不同而有不同的冒煙點,也可作炒菜油使用,但消費者一般不知道其是用哪一種原料做的,難以確定其冒煙點,故不宜作為煎炸油使用。橄欖油可以稱得上是色拉油中的佼佼者。
調和油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植物油進行混合勾兌而成的,這類油是將含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及單不飽和脂肪酸的不同油脂混合,以達到所設定的三類脂肪酸適定比例,同時也考慮了油品成本等。
因大多數百姓不喜歡轉基因食用油及棉籽油,但這兩種油脂的産量很大,而將其配製成調和油,不但降低了成本,也使這些油脂有了銷路。油之不同,用“火”有別我國百姓最常用的食用油烹飪方法是蒸、燉、煮、炒、煎、炸,前三種方法的加熱溫度都不超過100℃,所以在加工過程中産生的有害物少,較安全,營養物質損失也較少。而在採用炒、煎、炸等方法加工時,則需根據不同食用油的冒煙點,選用適當的加工方法,在操作時應掌握火候,使之不産生油煙或只有很少的油煙。
用以冷拌的油,因不需加熱,所以除了常溫下是固體的奶油、豬油、椰子油之外,只要是符合衛生標準的任何食用油都適合。
適合低溫炒菜的油幾乎包含所有的食用油,只是不要等到冒煙時才倒入菜肴。
由於芝麻油有特別的香味,一旦被加熱就會使香味大大減少,所以一般情況下不主張將芝麻油用於炒菜及煎炸食物,而將它澆于菜肴上或蘸食是最佳選擇,特別是小磨麻油。
大豆油、玉米油、橄欖油、花生油、胡桃油是只適合中火炒,不適合煎炸的油。
可大火炒或煎炸的油類是椰子油、棉籽油、榛子油、茶油和米糠油,但是後面三種食用油價格較貴,且在高溫加工後,其中很多營養素會被破壞,實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