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健康出行

過於積極跑步不會“增壽”

發佈時間: 2015-02-11 11:07:55   |  來源: 半月談   |  責任編輯: 郭洪濤

  我們的人體構造不適合一次性奔跑26英里(約42公里),或者間斷跑完100英里(約161公里),又或者進行連續12小時的長距離三項全能運動

  近年來,跑步成為越來越“時髦”的一項全民運動,人們因為各種理由紛紛加入“跑步軍團”,除了減肥瘦身,更多人的目的是為了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然而最近一項研究調查表明,過於積極跑步的人的平均壽命其實和不怎麼跑步的人相差無幾。同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一樣,適度是問題的關鍵。

  運動必須要適度

  近年來不少研究顯示,每週有適度跑步量的人最長壽,運動起來必須有“度”。美國中央心臟病學會的心臟病學家詹姆斯·奧基夫博士認為,我們的人體構造不適合一次性奔跑26英里(約42公里),或者間斷跑完100英里(約161公里),又或者進行連續12小時的長距離三項全能運動。

  專家表示,對於不同性別、年齡階段以及身體狀況的人而言,“適量”的定義也有所不同,專家建議的數據可以作為參考標準但並不代表適合所有人,最科學的運動方式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度”。“適量”運動的標準,要根據不同人的健康、體力和心血管功能狀態,結合學習、工作、生活環境和運動喜好等個體化特點制定。

  識別“危險信號”

  無論是在足球場上或者運動場上,都曾經出現過有運動員因心臟問題暴斃的噩耗。專家提醒大家,雖然跑步受到損傷的概率比其他運動都要低,但在運動時依然要警惕身體所給出的“危險信號”,一旦察覺出不妥要沉著應對。

  “首先,需要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初步的自我評估,不要過分超越自己平時的運動量,而應該循序漸進。其次,要了解自己的家族史,是否有一些直系親屬有心臟性猝死的家族史,有一些容易導致猝死的疾病,比如馬凡綜合徵、肥厚型心肌病、擴張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以及其他的遺傳性離子通道病,如有這些家族史,那麼就需要對自己做個評估後再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此外,有哮喘的患者也不宜從事過於劇烈的運動,而且需要隨身備有一些哮喘的急救用藥。”他説道。

  關於如何早期識別這些危險信號,有些症狀或表現可作為參考。比如胸痛、和平時運動量明顯不匹配的胸悶或氣促等、出冷汗、頭暈、眼前發黑等。陳樣新主任強調,一旦出現這些情況,應及時終止運動,就地休息,必要時請去醫院做檢查。

  “失能”也是一種殘疾

  “過量運動有危害,其實缺乏運動也會造成很多不良後果。例如肌纖維萎縮導致肌肉力量下降和肌肉體積減小,隨之肌肉氧化能力下降,最終導致運動耐量降低和體能明顯下降。”陳樣新主任表示,此外缺乏運動人群的肺活量明顯低於長期堅持鍛鍊人群的肺活量,而肺活量是機體供氧的重要保障。有研究顯示,雖有規律的日常活動,但停止運動訓練4~6周後也可見到最大攝氧量明顯下降,提示日常活動並不能代替運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失能’也是一種殘疾,心臟病患者或者老年患者即使肢體活動自如,如果失去日常生活能力,意味著處於殘疾狀態。因此,生命在於運動,這裡的運動當然是指根據個體的具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

  全民馬拉松屬於“極限運動”

  專家表示,大量的研究證實,有效、規律、適當強度的運動對於心血管健康來説有很多好處,例如可改善內皮功能、穩定斑塊、減少心肌細胞凋亡、促進側支迴圈建立,改善心功能等。此外,還可以降低再住院率,及降低再發心血管事件率和死亡率,由此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然而長跑或者過量跑步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屬於極限運動,並不適合所有的人群。因此,對已有明確的心血管疾病或有潛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建議進行長跑,而應該根據醫生的運動處方,重新選擇一些適合自己運動量的運動方式。“目前認為,運動不再是一種簡單的輔助,而是一種治療方法,因此,醫生就會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出具運動處方。而具體應該如何評價患者的運動量和運動方式,這還要涉及一個危險分層的問題。”

  通常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是否心肌梗死、運動試驗ST段變化、射血分數、肌鈣蛋白水準、惡性心律失常、心功能、有無心理障礙,提出心血管病患者危險分層方法,然後再根據危險分層等級的不同,給每個患者不同的運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