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醫患關係

“全城尋患兒”背後的醫患和諧樣本

發佈時間: 2015-02-05 10:17:54   |  來源: 光明網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2月2日晚,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一位兒科醫生將一個11個月小孩的退燒藥劑量配成了10歲小孩的。只知道孩子名字,其他資訊一概沒有。當事醫生報警求助,3日上午7點,當事醫生通過孩子接種疫苗時留下的詳細資訊找到了孩子父母。一場11個小時的尋人接力終於告一段落,所幸孩子沒吃藥。(2月4日《揚子晚報》)

  醫生在為患者開處方的過程中,不管是開錯了藥還是弄錯了劑量,都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極有可能造成醫療事故,引發醫患糾紛。所以即便這件事沒有引發嚴重後果,但仍舊是對當事醫生和醫院的一個深刻教訓,應該被認真汲取。

  而在我看來,不管是當事醫生還是患兒的父母以及當地的派出所等部門,在事發之後的應對策略和反應,才是本起事件中最有價值的東西。當事醫生在發現開給患兒的藥品弄錯劑量之後,高度重視,遍尋無果之後只好報警求助。雖然此舉是醫生對自己所犯錯誤的一種積極糾正,但也體現了醫者對患者的一種高度責任感,畢竟在事發之後醫生向藥品生産企業進行過詢問,得到的答覆是超量服用沒有太大副作用,不會帶來嚴重後果,但醫生本著為患者負責的態度,還是通過其他方式聯繫上了患兒父母。

  同樣值得稱道的還有患兒的父母。首先他們拿到醫生開具的藥品之後沒有馬上給孩子服用,而是仔細閱讀了藥品説明書,所以才發現了醫生所給的藥品劑量存在問題。這無疑是一種值得高度肯定的好習慣,等於是給患兒的服藥安全加了一層雙保險,值得其他患者借鑒學習。其次,他們在發現藥品劑量錯誤之後,既沒有上醫院去找醫生“算賬”,在醫生主動找到府來之後,也沒有任何的埋怨與責怪,反而在得知醫生為了尋找他們想盡辦法,不惜報警求助之後,對醫生的負責態度深表感激與感動。

  如果説醫生想盡辦法尋找患者是為了糾正錯誤,為了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負責,那麼患兒父母所表現出來的寬容與大度,就是對醫生的一種理解。醫者對患者負責,患者對醫者理解,這正是解決當前緊張醫患關係最為關鍵的那把鑰匙。

  我們常説“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在人聲嘈雜,患兒哭鬧的醫院兒科,導致醫生犯錯的概率就會更高。正如患兒父母所説,當時醫生的診室人滿為患,還有情況緊急的患兒需要救助,醫生實在太忙了,所以才會“忙中出錯”。

  醫患關係的和諧健康,確實需要法律與制度的保障,但同樣離不開醫患雙方的共同努力,離不開“中國好醫生”和“中國好患者”。發生在蘇州的這起事件,完全可以看做是一個醫患和諧的樣本,有許多值得我們思考的東西,而作為網友,也不要再肆意炒作《兒科醫生開錯藥……》這樣的網路新聞,多向新聞中的患兒家屬學習,也給當事醫院和醫生更多寬容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