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殿松:細品春聯的前世今生
發佈時間: 2015-02-04 15:19:40 | 來源: 中國網-健康中國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春聯”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喜歡排場熱鬧,也喜歡大戶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就想推廣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頒布禦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家挨戶察看春聯。每當見到寫得好的春聯,他就非常高興,讚不絕口。在巡視時見到一家沒有貼春聯,朱元璋很是生氣,就詢問什麼原因,侍從回答説:“這是一家從事殺豬和劁豬營生的師傅,過年特別忙,還沒有來得及請人書寫。”朱元璋就命人拿來筆墨紙硯,為這家書寫了一副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寫完後就繼續巡視。過了一段時間,朱元璋巡視完畢返回宮廷時,又路過這裡,見到這個屠戶家還沒有上他寫的春聯,就問是怎麼回事。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這副春聯是皇上親自書寫的,我們高懸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聽了非常高興,就命令侍從賞給這家三十兩銀子。由此可見,“春聯”的得名和推廣,是朱元璋採取行政命令的辦法,頒布禦旨才得以在家家戶戶推廣開來的。
對於春聯書寫用紙顏色的選擇,魏老師指出:“有時我過年在農村或者小縣城時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別顏色紙張寫的春聯風俗,原來大家寫春聯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家裏老人去世了,晚輩家一般從當年起三年不帖紅春聯,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故白綠黃三色的對聯俗稱‘孝聯’‘孝春聯’或‘丁憂聯’。也有的地方頭年貼黃對聯,次年貼藍對聯,第三年貼綠對聯。也有的地方乾脆三年都不貼對聯以寄託哀思,故春節貼對聯是有必要的。”
春節是普天同慶的時節,因此,傳統意義上,除了各家門口要貼春聯外,豬舍,雞鴨舍等處也要貼對聯,寓意六畜興旺,格式一般為雞鴨滿圈,牛羊成群,六畜興旺等。另外,還有敬神的對聯。短短數字,會把天地間的一切全都包羅了進去。
就各地貼春聯的習俗而言,魏老師告訴記者:“按照各地習俗的不同,貼春聯的時間也稍有差異。俗話説‘二十八,貼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謠裏有‘二十九,貼倒酉(意即貼春聯)’一説,春聯什麼的都在臘月二十八、二十九貼,但大多數還是照個人的時間安排來選擇貼的時間。
與貼春聯有比較集中的時間不同,摘春聯的時間各地差異較大。依照各地民俗的不同,分有整年説、過節説和自然脫落説三種主要類型。
整年説。春聯有喜慶吉祥之意,所以‘舊’春聯需等到來年貼春聯的時候才摘除並貼上新的春聯,寓意辭舊迎新,福運一年。在這一整年裏,如果春聯有破損,需及時修補。
過節説。春聯作為驅趕‘年獸’的法寶之一,待到‘年’過完後,春聯就可以摘了。按各地民俗的不同,有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算作過完年的,也有農曆‘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算過完年的等等。隨著城市的發展,出於市容市貌、物業管理等方面的考慮,一些地方和單位也有在春節長假期間或是春節長假之後摘除春聯的統一要求。
自然脫落説。所謂自然脫落就是把春聯貼上後就不顧不管,任憑春聯被風吹雨打,自然脫落。亦或看到春聯被風吹雨打後破爛不堪了,就直接摘掉。”
除了上述方法,對於摘下來的春聯,還有“燒春聯”一説,就是將摘下來的舊春聯燒掉,寓意將一年來所有的晦氣燒掉,開始嶄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