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健康出行

跟百歲棋聖學養氣

發佈時間: 2015-02-01 11:08:22   |  來源: 健康報網   |  責任編輯: 郭洪濤

11月30日,圍棋大師吳清源在日本去世,享年100歲。不少人認為吳清源大師能得享百歲之齡與其一生鍾愛的圍棋有關,其實,吳清源大師的長壽更多得益於養氣。

  據大師生前透露,他自己最早接觸“養生”一詞是1928年10月初東渡日本的時候。他的義父楊祉庵先生送他的《四誡詩》曰:“誡爾學養生,養生先養氣……守靜閉龜息,法動張禽戲。役形不役心,妙契合天地。豈惟康乃躬,久久益智慧。”這首養生詩吳清源自始至終銘記在心,而且終身踐行。

  這首養生詩中提到的“養生先養氣”是中醫養生精髓。中醫認為“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生命之本。《素問·舉痛論》中説:“百病生於氣也。”具體來説要做到以下六個方面。

  忌大喜 養心氣

  中醫認為“過喜傷心”,“喜則氣緩”。這裡的“喜”指的是大喜和狂喜。養生雖然要保持喜悅的心情,但過度的喜悅會使心氣上衝,擾亂正常的氣機,不宜健康。養心氣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專家支招:冬季最好的養心食物是紅小豆。按照中醫理論,紅小豆顏色赤紅,與心對應,故李時珍把紅豆稱為“心之谷”, 強調了紅豆的養心功效。從食療功效來看,紅豆既能清心火,也能補心血。其粗纖維物質豐富,臨床上有降血脂、降血壓,增強心臟活動功能等功效;同時又富含鐵質,能行氣補血,非常適合心血不足的女性食用。寒冷的冬季,想養護心氣的朋友,不妨來一碗熱氣騰騰的紅豆粥。

  莫生氣 養肝氣

  中醫認為“大怒傷肝”,養肝氣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要增強對憤怒情緒的調解和自控能力。只有少生氣,肝氣才能調和,氣機的運作才能順暢。

  專家支招:冬季養護肝氣可以睡前按揉太衝穴。太衝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太衝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經的原穴,相當於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刺激太衝穴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使肝臟功能正常。

  少憂思 養脾氣

  中醫認為“憂思傷脾”,“思則氣結”,如果一個人整日為了瑣事胡思亂想、思慮過度,就會傷及脾氣,出現腹瀉、面色差、神經衰弱等症狀。

  專家支招:吃馬鈴薯能健脾和胃、緩急止痛、通利大便。馬鈴薯中含有大量的優質纖維素,能促進腸道蠕動,保持腸道水分。另外,雖然馬鈴薯澱粉含量高,但是同大米相比所産生的熱量較低,可以代替部分主食。

  少言語 養肺氣

  肺主氣,司呼吸。具體來説,呼吸要“深細勻長”,平時需要鍛鍊肺活量,增強肺功能。同時要避免成為“話嘮”,因為“多言耗氣”。

  專家支招:平時吃一些潤肺養肺的食物,對於預防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強身健體都有好處。白色食物大都與肺對應,比如杏仁就不錯。但是中醫説的杏仁有兩種,一種味苦,名為苦杏或北杏,多用於臨床治療,還有一種味甜,名為甜杏或者南杏,是食療的佳品。居家做杏仁露也很簡單,用豆漿機把杏仁磨漿濾渣後加水、糖、奶煮開,一杯可口的杏仁露就做好了。寒冷的冬季,一杯杏仁露,配上全麥麵包、雞蛋等,一頓營養豐盛又養肺潤肺的早餐便做成了。

  食清淡 養胃氣

  中醫認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清淡飲食才是養護胃氣的一大法寶。

  專家支招:粥類飲食最養脾胃,如果平時感覺胃脘隱痛,食欲不太好,容易口乾、咽燥,甚至形體消瘦、舌紅少苔,那麼不妨吃些山藥百合大棗薏米粥。山藥具有補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熱潤燥,大棗、薏仁米健脾和胃,諸物合用有滋陰養胃、清熱潤燥的作用。如果因心情不好而引發胃部不適,建議吃些木耳炒肉片。黑木耳益胃滋腎、調理中氣,與瘦豬肉合用,可補益脾胃、調理中氣。

  常咽津 養腎氣

  “腎為先天之本”,也是全身的氣根,更有“氣歸於腎”之説。腎氣充足,人的生命力便旺盛,就能延遲衰老。反之則會出現一系列腎氣虛衰的症狀。

  專家支招:進入冬季,板栗開始大量上市。中醫認為,栗子性味甘溫,入脾、胃、腎經,有養胃健脾、補腎強腰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反胃、腹瀉,腎虛造成的腰膝無力及小兒脾胃不健等。此外,栗子還能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冬季常吃板栗排骨湯,具有補腎益氣的作用,特別適合氣短自汗、面色發白、小便頻多、倦怠無力等腎氣虛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