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部委動態

農業部:糧食生産實現創紀錄十一連增

發佈時間: 2014-12-25 09:39:27   |  來源: 中央電視臺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今天開幕,將研究部署明年“三農”工作,記者從農業部獲悉,今年糧食生産實現創紀錄的“十一連增”,總産達到12142億斤,比上年增加103.2億斤。農民增收實現“十一連快”,農民收入增幅將連續5年超過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城鄉居民收入比有望縮小到3:1以內。

  我國糧食生産仍處於粗放生産階段

  雖然今年我國糧食實現了‘十一連增’,但是業內專家認為,我國糧食生産方式依然較為粗放,仍處於靠化肥、農藥和大水漫灌來提高産量的粗放生産階段。

  中國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員 李國祥表示,這種單純追求産量確實帶來資源這種消耗,拼資源拼消耗不可持續性越來越明顯,甚至農業也成為一種污染的來源,不僅影響農産品品質安全,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李國祥提供給記者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畝均化肥用量21.2公斤,是世界平均水準的4.1倍,糧食生産依然難以擺脫“大農、大水、大肥”的特徵,這樣的粗放發展方式直接導致土壤地力的衰減,目前我國耕地退化面積已佔耕地總面積的40%以上,東北黑土層變薄,南方土壤酸化,華北平原耕層變淺,嚴重影響耕地産出,在耕地和水資源雙重約束日益嚴重的情況下,這種情況亟須改變。

  轉變生産方式 提高健康産能的增長

  業內專家指出,下一步我們迫在眉睫的工作就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就是把農業糧食的發展建立在一個更加可持續的基礎上。其中的關鍵是讓一些不健康的生産産能有序退出,包括使用重度金屬污染、沙化的耕地,超采地下水發展糧食生産也需要調整,未來要通過健康産能的增長來替代不健康産能的退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指出,健康産能一個是來源於高標準農田建設,到2020年我國將建設8億畝高標準農田,一畝地增産要提高100公斤的産能,這就是800億公斤的産能,這就是健康的産能。健康産能的第二個方面是科技,包括新的良種、機械化水準、肥料的施種技術,第三個就是適度規模經營。

  專家指出,土地制度改革是農村改革的核心,當前形勢下應當鼓勵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全面展開,對於土地抵押權應當慎重進行試點,對於轉讓權應當控制。截至2014年6月底,全國農村承包耕地流轉面積達3.8億畝,佔承包耕地總面積的28.8%。數據顯示,近年來全國承包耕地流轉比例提高幅度逐年擴大,去年流轉比例提高了4.8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又提高了2.8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流轉面積亦增加0.4億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