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層 讓老百姓看病少折騰
發佈時間: 2014-12-24 10:40:18 | 來源: 健康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衛生院考察時,提出要解決大醫院總處於“戰時狀態”的問題,滿足人民群眾獲得均等化醫療服務的需求。要實現這一目標,為基層培養合格人才,留住合格人才,成為必不可少的功課。
目前,不少地方提高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首診報銷比例,試圖用經濟手段引導公眾首診在基層。可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人不惜舟車勞頓,寧願付出更多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也要涌向大醫院,這一現象説明老百姓對家門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信任度還不夠。而合格人才缺乏,也是基層對留住病人底氣不足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國全科醫生僅佔醫師總數的5%,而歐美發達國家一般要佔到30%~60%。有數據顯示,英國90%的門(急)診由全科醫生首診,其中90%無需轉診,由全科醫生完成診療。醫改啟動以來,不少省(市)探索通過訂單式培養,採取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等措施,吸引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業;不少省份還通過輸送基層人員到上級醫院培訓進修、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試點特崗計劃等多種方式加強自身“造血”能力,提升基層衛生人員素質。
從今年起,我國正式建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前不久,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等6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明確了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標準,同時提出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並推出不少優惠政策,引導經過規範化培訓的醫學生去基層工作。不少專家認為,這是解決基層醫學人才短缺問題,讓基層醫生取信於民的治本之策。
然而,目前全科醫生收入少、待遇差、評定職稱難、社會地位低、缺乏成就感。因此,要真正實現醫學人才“下得來、留得住”,最重要的還是要提高基層醫生的待遇和保障水準,合理體現其技術勞務價值。只有這樣,才能吸引並留住更多優秀人才擔當健康的“守門人”。
強基層還需在機制方面“補補鈣”。新一輪醫改開始後,政府對醫療衛生的投入大幅增加,很多基層機構吃上了“皇糧”,保證了對公共衛生工作的加強。但是,一些地方也出現了基層留不住好醫生,醫療服務積極性不高,甚至推諉病人的現象,實際上加劇了大醫院的擁擠,甚至連縣醫院也出現病人“井噴”。要解決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政府各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協同性,保障投入的同時,在價格體系、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等方面,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使基層成為合格人才甚至優秀人才願意選擇的崗位;激發基層機構內部管理機制改革的熱情,調動各層面人員參與改革的積極性,如此才能實現人民群眾、政府、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共贏。
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無論基層人才的培養和儲備,還是運作機制的完善,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醫改沒有終點,必須持續推進,未來我們才能期望在家門口看上值得信賴的好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