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糖尿病

降糖治療有了新選擇

發佈時間: 2014-12-23 09:47:29   |  來源: 健康報   |  責任編輯: 郭洪濤

  “您需要加藥治療了。”劉大爺聽到醫生這個建議後一直愁眉不展。在幾年前的一次體檢中發現患有2型糖尿病後,劉大爺就一直堅持飲食控制和體育鍛鍊。開始這些措施取得了不錯的療效,可一段時間後他的血糖逐漸升高。因此,劉大爺在醫生的建議下開始了口服降糖藥物的治療。治療初期血糖控制得還算理想,但慢慢又不行了。他換了別的口服藥試了試,效果還不錯。這樣過了幾年,最近發現血糖又偏高了,而且檢查還發現心臟也出了點問題。因此,醫生建議他加用別的藥物。對此,劉大爺感到非常困惑:“現在科學技術這麼發達,怎麼對糖尿病還是沒個好辦法?”

  現有降糖藥 無法長期控血糖

  其實,有劉大爺這番經歷的糖尿病患者不在少數。由於糖尿病目前仍然是一種無法徹底治愈的慢性終身疾病,需要長期穩定的血糖控制來延緩糖尿病並發癥的發生。雖然現階段針對糖尿病的治療方法在不斷完善,但仍無法有效地控制疾病的進展。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患者體內負責分泌胰島素的細胞—β細胞出了問題。

  糖尿病患者β細胞的數量和分泌功能在逐漸衰減,胰島素的分泌越來越少是血糖逐漸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隨著病程的進展,患者使用的降糖藥物種類和劑量也在不斷增加,但仍然無法長期有效地將血糖控制在一個穩定的水準。當前已有的降糖藥物還不能有效地阻止β細胞的功能衰竭。同時隨著治療時間延長,現有藥物的治療的副作用,如低血糖、體重增加也在困擾著醫生和患者。人們期待著新的糖尿病治療方法出現。

  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一種叫腸促胰素的物質進入人們的視野。研究發現,當人進食後,食物可刺激胃腸道産生蛋白多肽類物質,可作用於胰島β細胞産生大量的胰島素來有效降低血糖;同時可以作用於胰腺的α細胞,抑制一種升高血糖的激素——胰高糖素的分泌。人們把這種腸道産生的多肽類物質稱為腸促胰素。

  補充胰高糖素樣肽 降糖不出現低血糖

  人們發現,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進食後食物刺激引起的腸促胰素的分泌明顯減少,並且由腸促胰素刺激所引起的胰島素的分泌也明顯下降,導致患者餐後血糖明顯升高。研究證實,腸促胰素是由胰高糖素樣肽-1(GLP-1)和葡萄糖依賴的促胰島素釋放肽(GIP)這兩種多肽構成,均有刺激胰島β細胞産生胰島素的作用。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GLP-1分泌明顯減少,但胰島β細胞對GLP-1的反應正常;而GIP的表現恰恰相反,分泌正常,胰島β細胞對它的反應下降。因此,人們嘗試給2型糖尿病患者補充一定量的GLP-1。結果發現,經過GLP-1治療後的患者血糖恢復到了正常水準,且並沒有進一步下降造成低血糖。

  除上述作用之外,研究還發現GLP-1可降低收縮壓,調節血脂,保護內皮功能等。這對於糖尿病合併其他疾病,如心臟病的患者是個大大的福音。

  治病要治本,通過藥物保護β細胞延緩疾病進展就是在治療糖尿病的本。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已經開花結果,一種與天然GLP-1作用相似且能在體內持續更久的人GLP-1類似物利拉魯肽已經研發成功並即將進入糖尿病的日常治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