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的功效和做法竅門
發佈時間: 2014-12-19 14:20:06 | 來源: 東北健康網 | 責任編輯: 郭洪濤
馬鈴薯的做法有很多種,不過你知道怎樣做才能更加營養美味嗎?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馬鈴薯的做法竅門以及馬鈴薯的營養價值,感興趣的朋友們不如就一起來看看吧。
馬鈴薯的營養價值
馬鈴薯中的蛋白質比大豆還好,最接近動物蛋白。馬鈴薯還含豐富的賴氨酸和色氨酸,這是一般糧食所不可比的。馬鈴薯還是富含鉀、鋅、鐵的食物。所含的鉀可預防腦血管破裂。它所含的蛋白質和維生素C,均為蘋果的10倍,維生素B1、B2、鐵和磷含量也比蘋果高得多。從營養角度看,它的營養價值相當於蘋果的3.5倍。
馬鈴薯同大米相比,所産生的熱量較低,並且只含有0.1%的脂肪。如果把它作為主食,每日堅持有一餐只吃馬鈴薯,對減去多餘脂肪會很有效。每週平均吃上五至六個馬鈴薯,患中風的危險性可減少40%,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另外馬鈴薯富有營養,是抗衰老的食物之一。一提起有營養、抗衰老的食物,人們就容易想到人參、燕窩、蜂王漿等高檔的珍稀食品,卻很少想到像馬鈴薯這樣的“大眾貨”。其實,馬鈴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群維生素及大量的優質纖維素,還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質、脂肪和優質澱粉等營養元素。這些成分在人的肌體抗老防病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接下來,就來告訴你馬鈴薯的製作竅門,別錯過了。
馬鈴薯的做法竅門
新馬鈴薯燉煮,老馬鈴薯烹炒。新鮮馬鈴薯口感細嫩稠滑,容易做熟。由於其水分多、糖分多、膠黏性較好,在水中仍能保持塊狀,吃起來口感很面,所以適合做湯、燉燒菜等;而老馬鈴薯相比新馬鈴薯,在營養上沒有很大差異,但水分減少,口感爽脆,下鍋後不會發生新馬鈴薯那樣易黏鍋、易糊的現象,適合烹炒。
削皮,只需去掉薄薄一層。馬鈴薯皮下面的汁液中富含多種營養素,所以削皮時只削掉薄薄的一層就可以了。用鋼絲球輕搓馬鈴薯表面,很輕鬆就能將外皮去掉薄薄一層,且不會損傷裏面的“馬鈴薯肉”。新馬鈴薯則可用冷熱水交替去皮,把馬鈴薯放入熱水中浸泡一下,再換到冷水中,這樣也能很容易地去皮。
切完馬上泡在水裏。馬鈴薯中含多酚氧化酶,在氧氣的作用下會發生褐變,從而影響馬鈴薯色澤。因此在烹飪過程中,切好的馬鈴薯應及時放在水裏,以防氧化變黑。在浸泡時,可在水中加少許醋,一來可以有效地防止褐變,二來能讓馬鈴薯口感脆爽、不黏不糊,三來能減少馬鈴薯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的流失。需要提醒的是,馬鈴薯切完後最好馬上烹調,以防營養素流失到水中。
小火燉容易熟。馬鈴薯用文火燉煮,才能均勻地熟爛,若急火煮燒,會使外層熟爛甚至開裂,裏面卻是生的。另外大火燉,湯汁不斷翻滾會使馬鈴薯塊外面煮爛,更容易糊鍋。
馬鈴薯泥帶皮蒸保存營養。帶皮蒸的整馬鈴薯營養損失更少,尤其是維生素C保留得更多,是最營養的吃法。去皮蒸會讓水分更容易進入馬鈴薯中,這樣蒸出來的馬鈴薯水分太多,口感不好。另外,做馬鈴薯泥時也最好帶皮整個蒸熟後,再去皮搗製成泥。
馬鈴薯的做法一般都很簡單,快來試試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