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會做人——河北石家莊市中華南大街小學國學教育紀實
發佈時間: 2014-12-05 15:34:43 | 來源: 健康中國 | 責任編輯: 張永生
改革創新的領導班子
中國網健康中國訊(閆文成 劉振海)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華南大街小學作為國學教育基地,教育教學效果如何?11月4日,中國網健康中國記者對該校校長宜茂生、書記程敬霞進行了實地採訪。
小學為什麼要進行國學教育,進行國學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什麼?面對記者的提問,學校宜校長娓娓道來。2010年,石家莊市教育局和橋西區教育局提出了“一校一品、一生一特”的要求,如何實施這一要求,樹立一個什麼品牌呢?我還是從當時社會上出現的幾起學生事件中有所感悟。一個是石家莊的大學生畢業後,不去找工作,逼著父親把房子賣掉,再拿上錢去吃喝。一個是上海的大學生嫌他媽給他郵生活費晚了幾天,他媽去機場接他,他卻用水果刀給了媽媽一刀。還有深圳一個大學生畢業後當了公務員,嫌他父母供不起房,幾次打罵父母。試問,這是學生家長希望的孩子嗎?這是學校希望培養教育的學生嗎?不是!因此,學校應該對學生進行國學教育,教育學生從小學會做人。於是,我校響亮地提出把國學教育作為學校的品牌。
太極扇表演
實施國學教育,首先在校園內打造國學教育氛圍。在學校核心文化確立之後,學校力圖讓校園的每一處都能滲透和傳達學校文化理念。在校園的門口東墻上設置了國學文化墻,墻上書寫了“紮根中華,通達世界”八個大字,意在紮根中華小學,走向世界。在校園的大院的正北墻下,製成了“在路上 ”雕塑,由道軌和三個車輪組成,道軌喻天地萬物發展變化之道,“三個車輪”,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意。在校園的東墻上設置了“百家姓墻”,意在讓師生在墻上尋找自己的姓氏,讓表現優秀的師生把名字刻在自己的姓氏旁,激勵師生的潛能。在校園的顯著位置設置了“達願梯”,意在鼓勵學生刻苦學習,積極向上,為學生鋪設一條成長之路。學校確定了“校歌”,歌名就叫《在路上》。步入校園的“通達之路”就是使學生通過6年的小學之路,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實現做人通達、學業通達、人生通達。
教師開放日
實施國學教育,關鍵要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水準。國學教育開展的如何,關鍵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由於現有教師之中真正接觸過傳統文化教育者很少,所以,學校適時地對教師進行了傳統文化培訓。請燕趙國學館館長劉志和河北傳統文化協會會長吳孟恩講課,介紹弟子規、三字經。從此,在學校的教師和學生之中掀起了學習和探討國學的熱潮。教師們利用課外和休息時間,查閱國學資料,探討國學知識,研究國學問題。學校在校園內設置了學習園地,許多教師寫出了有分量的讀書筆記,一位老師這樣談她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國學教育就是教人怎樣正確做人、做事,用古聖先賢的樸素道理來指導師生的生活,幫助人們構建良好的心性與品性,指導人們擁有符合道義的言行。學校定期評比國學教育先進個人,並給予獎勵。通過這些活動,大大提高了教師學習國學的熱情和自覺性,提高了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水準。在此基礎上,教師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教學之中,教師堅持先背後講,讓學生先讀通經典,教師再反覆講解。教師以講故事、播視頻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對教師進行全方位的立體培訓,讓教師先一步學會各門技術,如太極扇、太極拳、琴棋書畫、舞蹈等。
六一兒童節文藝演出
學校全面、全方位、全過程地開展國學教育。有人説,國學教育是特色,其實國學教育應該是本色,小學是立根階段、中學是求知階段、大學是擇業階段,只有對小學生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讓孩子從小學會做人,做事,這樣教出來的學生長大後才更有出息,才能報效祖國。因此,學校對學生的國學教育就從入學開始,每年的9月1日,在新生入學第一天,就進行開筆禮儀式。入學的第一週為國學文化周,專門學習國學文化,讓學生學會正衣冠、懂得尊敬父母和老師,知道上下樓知識,學會禮儀禮貌。每天留下的作業是,回家先向家人問好、給父母拿拖鞋、倒茶水,幫助大人擇菜、洗碗等。在進入正常教學後,學校堅持對學生進行國學教育,學習弟子規、三字經、笠翁對韻、千字文、千字詩、孝經、大學、中庸、論語、道德經。開設藝術課程,如琴棋書畫、醫學、茶藝、花卉課程。同時,還開設了太極拳、太極扇課程,有的學生還學習了拉丁舞蹈,通過這些課程,培養孩子全面、全方位發展。
學校大門口
小學進行國學教育,會不會影響孩子的文化課程呢?“不會的,還會促進孩子學習文化的興趣呢!”學校黨支部書記程敬霞説。幾年來,學校黨支部堅持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發揮黨員教師的骨幹帶頭作用,帶領教師隊伍在文化教學中攻堅克難、拼搏進取,學校的教育教學品質不斷提高。學校從2011年以來,已經連續3年被石家莊市橋西區評為教育教學先進單位,連續3年被評為實績突出領導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