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心理

“執迷不悟”的心理機制

發佈時間: 2014-11-27 16:30:39   |  來源: 光明網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很多時候,我們會在身邊發現一些“悲情人物”。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雖然並不愚鈍,卻經常陷入某一個絕對沒有好處的事情中不能自拔。任憑親戚、朋友、旁觀者如何勸説,他們總是執迷不悟,甚至還要找出很多幼稚的理由來欺騙自己。

  執迷不悟指的是人們在認知過程中無法將客觀與主觀、現實與假設很好地區分開來。如果將自己這種已有的經驗淩駕於現實之上,並過分固化的話,就産生了執迷不悟。

  美國心理學家萊昂·費斯汀格在解釋人的執迷不悟的心理時,認為這是由認知失調導致的。他認為,人都會碰到信念與現實發生衝突的情況,這種情況就會導致認知平衡失調。

  執迷不悟對人的影響,要依賴於其主觀的定義。如果你堅持的是對的,那麼其正面的影響就要大些,有的時候成功與固執只有一步之隔。但如果以此固化自己的思維,會導致前進的停滯,無法創新。假如是因為自我保護而産生的固執,那會使自己無法客觀地認清事物,只是在一味地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