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減肥

吃碳水化合物最容易胖

發佈時間: 2014-11-15 22:09:41   |  來源: 健康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幹這10件事,想不瘦都不行”、“想月瘦20斤的看過來”……你的朋友圈內是不是充斥著這樣的健康指南?這些不知出處的飲食觀念就如謠言一般,聽得多了人們便會信以為真。而且其中一些聽上去還特別有道理,像“只要你鍛鍊,你就能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就罷了,而諸如“吃餅乾屑不算吃東西”都有人信,就完全是一廂情願了。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人類營養中心副主任、康寶萊營養學院及營養諮詢委員會成員蘇珊·鮑爾曼博士提醒,流行的“減肥指南”並非都有效果,有些僅僅是謠言罷了。資訊時代,許多建議只要簡單搜索即可在網上得到截然相反的觀點,要健康減重,還是需要諮詢專業人士並參考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體重管理方案。蘇珊博士分享了自己在多年輔導人們管理體重的過程中,聽到的幾個經久不衰的“謠言”。

  謠言1:每日稱重會令人沮喪

  破謠:每天都在清晨稱重的人都知道體重每天都會發生波動,有時多有時少。然而,很多“減肥磚家”告訴你,如果一個人努力減肥卻沒有看到體重每天持續減少,他就會覺得自己在白用功甚至放棄減重。但事實是,多個國外研究證明,一直堅持記錄每天體重的人比不記錄的人減肥成功的幾率更大,並且在減肥過程中産生的波動更少。

  美國Prevention雜誌報道,《行為醫學年鑒》中的研究指出,對於試圖減肥或者控制體重的人來説,每天稱重會收穫比較好的效果。該研究對3000多名參加了減肥項目和控制體重項目的人員的訓練效果進行了評估後,發現平時稱重的頻率越高,24個月內減重或者體重控制的效果就越好。該研究的主管研究員即明尼蘇達大學的副教授詹妮弗·林德指出:“如果人們看到體重秤上的數字增加了,他們就會意識到,是時候該採取措施了。因為監測體重頻率高,因此體重變化幅度不大,這時候做相應的努力來控制會比體重已經飆升很多後再做努力容易成功。”

  “每日稱重所帶來的減肥的成功不足為奇。”耶魯體重和飲食障礙中心主任凱利·D·布朗奈爾指出。“不過,我認為,每日稱重對於能夠很順利減重的人是一種幫助,但是對於那些減重很慢或者減不下來的人就會變成一個問題了。因此,對於減肥的人們來説,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到屬於自己減肥的時間表,然後再進行規律且及時的監測比較好。”

  謠言2:吃碳水化合物最容易胖

  破謠:“吃碳水化合物最容易胖”並非謠傳,而是誤讀,這是因為大多數人對於碳水化合物知之甚少。在很多人眼中,碳水化合物是指含澱粉多的食物,如麵包、米飯、馬鈴薯或者糖和甜點。這些是碳水化合物沒錯,但在一般人認為的健康食物如水果、蔬菜、豆類及全麥中也存在碳水化合物。所以,將所有這些食物都歸類在一起並聲稱其會導致“增肥”是不對的。

  那是不是健康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就不會讓人胖,而麵包等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就會導致肥胖呢?蘇珊博士認為,碳水化合物沒有健康與否之説,卻有加工高度的區分。一些製作精良的食物,像精製穀類、袋裝的餅乾麵包或者其他高度加工的點心,就會含有非常多的熱量,同時吃了又不頂餓,結果吃了又吃,能不“增肥”麼?

  而沒有經過高度加工的蔬菜、全麥麵包、豆類及水果中,雖然也含有碳水化合物,但因富含纖維及水含量,因而比精細食物更能止餓,也不易發胖。

  謠言3:睡前進食將導致增重

  破謠:睡前進食是得到最多點讚的觀點:許多人相信晚上吃得多比早上吃的多更容易肥。他們認為,將進食安排在上午,就可以在一天的過程中消耗掉這些熱量,而在睡前進食,這些熱量就會被儲存起來。但事實是,一天中無論何時攝入熱量,當總攝入大於總需求時,多餘的熱量都會被儲存起來。

  誰都知道,人之所以長胖是因為攝取的熱量超過身體所需,多餘的那部分熱量全都變成脂肪貼到你肚子、屁股、大腿上。所以,只要你攝取的熱量小于身體所需,就叫“減肥”了。

  如此説來,如果你臨睡前已經餓了小半天,饑腸轆轆,腦子都不轉了,明顯熱量缺乏,此時堅持不進食肯定不合理。很多人聲稱自己在“過午不食”後成功減重,這僅僅是因為你攝入的總熱量減少了,而非你提前了晚餐,如果你不吃午飯只吃晚飯,也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謠言4:吃零食是壞習慣

  破謠:“管不住嘴的人怎麼瘦?”這個管不住嘴通常指的是零食。零食常被認作是增加熱量的垃圾食品。特別在家長的眼中,零食只是一種會把許多脂肪、鹽、糖變成卡路裏塞進你身體裏,又影響你乖乖吃三餐的壞東西。但蘇珊博士認為,零食不僅不壞,還可以幫助控制體重。正確的零食吃法首先是選對吃的,選擇低加工的蔬菜、水果、堅果代替餅乾、蜜餞和甜食;其次是在正確的時間點吃,在餐前吃零食可以防止每餐過度進食,也可以幫助你保持精神充足。

  全球知名的營養與體重管理專家康寶萊的研發團隊匯集了健康醫學領域眾多資深專家,如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伊格納羅博士(Dr.Louis Ignarro)、全美最佳醫生之一大衛·赫伯博士(Dr.David Heber)在內的百位專家。 南方日報記者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