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健康家居

立冬之後咋養生 從睡懶覺開始

發佈時間: 2014-11-13 10:53:48   |  來源: 華龍網   |  責任編輯: 郭洪濤

  已過“立冬”,意味著今年的冬季正式來臨。雖然我國有些地區的“冬意”不濃,但從中醫養生的角度,專家仍建議順應自然,起居調養應以“養藏”為主,建議早睡晚起,飲食上多吃滋陰的食物,可以開始適當進補。

  起居從“睡懶覺”開始

  在生活起居方面,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主任中醫師洪敏建議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睡個懶覺也是可以的,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年輕人要避免夜生活豐富,睡覺過晚。老年人則要避免晨練起得太早。

  洪敏解釋,許多人喜歡天不亮就起床出門晨練,這在冬季是不適宜的。早晨氣溫低,人體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全身皮膚毛細血管收縮,血液迴圈阻礙增加,血壓容易升高,心肌耗氧量也增加,老人晨練易引發心肌梗死或腦溢血等意外情況。冬季晨練時間可以適當推遲,“見太陽才運動”。太陽出來以後氣溫升高,空氣品質也會變好,戶外活動應選擇在上午9時半以後到下午4時之前進行最為適宜,以身體微熱為度。

  飲食以滋陰潤燥為主

  俗語説:“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洪敏建議,入冬後的飲食可以適當厚重,食材以滋陰為主。中醫四時養生的基本原則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是因為秋冬陽氣潛藏,陰精蓄積,順應這個趨勢養陰,效果要比其他時候要好。好比一株乾渴的鮮花,春夏養陰猶如中午澆花,澆下去的水分會被蒸發掉一大半,而秋冬養陰就如同傍晚澆花,同樣多的水分不但不會被蒸發,還可兼得晨露的滋養。

  水為陰氣之源。因此,冬季要多喝溫水,養陰的同時還可以潤燥。此外,還可酌情選擇沙參、玉竹、百合、無花果、銀耳、枸杞、甲魚、羅漢果等養陰的食物煲湯或燉煮。

  穿衣要“恰如其分”

  俗話説“寒從腳下起”。因為腳是人體最遠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中醫認為足底穴位與人內臟關係密切,如果足部受涼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經等疾患。養生保健專家張東生介紹,入冬後,氣溫低,氣候乾燥,受寒冷刺激易發生凍傷和皸裂。因此,冬季防寒保暖,應做到“恰如其分”。衣著過少過薄,既耗陽氣,又易感冒;衣著過多過厚,則腠理開瀉,陽氣得不到潛藏,寒邪容易入侵。

  情志恬淡安靜 暢快心情

  從“立冬”開始一直到“立春”都叫“冬三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情志方面,中醫講究入冬後,情志要恬淡安靜、寡欲少求,這樣可以使得神氣內收,利於養藏。冬季萬物凋零,常會使人觸景生情、鬱鬱寡歡,改變這種不良情緒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參加娛樂活動,如跳舞、弈棋、畫畫、練書法、欣賞音樂等,這樣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緒,振奮精神。

  運動不可大汗淋漓

  俗話説:“生命在於運動”。不過,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專家宋經中教授強調,冬季運動要注意“冬藏”,不可再像春夏鍛鍊一樣再大汗淋漓了。大汗過多,冷風一吹,就埋下受涼、感冒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