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衰老信號
發佈時間: 2014-11-13 10:31:23 | 來源: 中國甘肅網 | 責任編輯: 郭洪濤
人體衰老不僅僅表現為頭髮變白、皺紋增長、氣力不足。近日,美國《赫芬頓郵報》刊文提醒,還有很多衰老信號被我們忽略了。衰老不可避免,就像電腦用久了會變慢、汽車開久了會有異響、房子住久了會出現裂紋……只有準確把握衰老的每一個信號,有的放矢地對抗時間這把“利劍”,才能找到永葆青春的秘密。
眼前有黑點
美國眼科協會發言人、眼科醫生麗貝卡·泰勒博士指出,隨著年齡增長,一些人眼前常常出現黑點飛舞,猶如飛蚊,這就是飛蚊症。它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生理現象,一般40歲以上人群多見,與視網膜和玻璃體退化有關,有時也與高度近視、視網膜脫離、視網膜血管炎、高血壓、糖尿病引起的玻璃體出血等眼部疾病相關。現代人過於依賴電腦和手機,而過度用眼容易導致眼睛過早退化。出現飛蚊症不必恐慌,但要注意科學用眼。建議用眼1小時左右要休息一會兒;少看電子螢幕,多讀紙質書報等。此外,佩戴太陽鏡有助於避免眼睛受到陽光損傷,可預防眼睛老化。如果你看不清電腦螢幕上的字跡,就請把字體調大。
鼻子變塌
40歲後,一些人開始出現鼻孔下垂、鼻梁下陷、鼻形改變等現象,感覺鼻子似乎比以前大很多。鼻子挺拔靠的是軟骨組織,隨著軟骨逐漸退化、萎縮,肌肉等軟組織缺少足夠的支撐,鼻子就會變塌。鼻子一旦衰老,會出現嗅覺下降、呼吸不暢、分泌物不足、幹癢等症狀,抵禦細菌的能力也變弱。建議經常用溫水清洗鼻孔:用掌心捧起水,低頭用鼻輕輕吸入,再擤出來,反覆幾次;儘量遠離甲醛等刺激性氣體。
牙齒變長
英國中蘭卡郡大學牙醫學院院長約翰·科林恩博士表示,一些人在40歲後,會驚訝地發現牙齒“變長了”,這也是衰老信號之一。一般來説,人的牙齒在30歲左右開始變色,牙釉質變薄;40歲牙床開始萎縮,牙根逐漸暴露,牙齒長度有時會比年輕時增加約6毫米。此外,吃刺激性食物時牙齒疼痛,牙齒變脆、出現裂痕,牙齦紅腫、伴隨出血,牙齒鬆動等都是衰老表現。倫敦牙科美容中心專家莫維恩·德魯安博士建議,徹底刷牙和用牙線清潔牙齒有助防止牙齦萎縮,維護牙齒健康。
聲音改變
英國皇家國立耳鼻喉醫院專家約翰·魯賓表示,一般來説,70歲左右的男性聲帶軟骨開始變薄,聲帶穩定性變差,發出聲音的頻率變高,説話的聲音可能變得更尖。絕經後的女性由於雌激素缺乏,聲帶容易腫脹,導致説話聲音變得低沉。因此,生活中最好避免用嗓過度,以免損傷聲帶。
皮膚彈性差
皮膚彈性是衡量人體衰老的指標之一。用大拇指和食指捏起手背上的皮膚,保持約10秒後再放開,觀察皮膚的彈回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可測試衰老度。皮膚恢復原狀需要的時間越長,説明彈性越差。要想保持皮膚彈性,平時應少熬夜、忌煙酒,做好防過敏、防曬、保濕等工作。
手抖
經常雙手顫抖在醫學上被稱為“特發性震顫”,兩成65歲以上老人會出現這種問題。美國得克薩斯州貝勒醫療系統家庭醫學專家簡·薩德勒博士表示,大多數人手抖症狀都比較輕微,無需太過在意,但如果因此影響到了日常生活,可進行對症治療。雙手顫抖有時也可能是帕金森綜合徵、甲亢、腦卒中等更嚴重疾病的信號,因此最好及時就診確定原因。
彎腰駝背
人體的骨量一般在35歲左右達到峰值,此後將出現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但身體承受的負荷並未減少,時間久了就有可能引起支撐人體站立的脊椎骨等骨骼發生萎縮或壓縮性骨折,背也就駝了,人會變矮。駝背嚴重時,膝關節也會發生彎曲,身高平均縮短3-6釐米,還可能造成胸廓畸形,影響呼吸功能,從而出現胸悶、氣短和呼吸困難等症狀,增加肺氣腫風險。防止駝背的關鍵是儘早預防骨質疏鬆,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太陽下運動,時間以上午8-10時和下午4-7時為宜,每天曬太陽20分鐘可以促使皮膚合成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飲食上,要多喝牛奶或酸奶,多吃豆類食品、海産品、魚、雞蛋等食物。
憋不住尿
經常起夜、憋不住尿等都是常見的衰老信號。英國皇家薩裏郡醫院泌尿科專家克裏斯托弗·伊登表示,從50歲左右開始,人們起夜的次數明顯增加。這是因為膀胱老化從40歲開始加速,一些人在65歲時就很難“控制”膀胱了。女性步入更年期,雌激素水準下降導致尿道組織變得更薄、無力,膀胱的支撐功能下降,也可能導致憋不住尿。預防膀胱老化要養成不憋尿的習慣,尤其教師、司機等職業人群要格外注意。睡前2小時不要喝水,睡前4小時不要喝太多咖啡、茶等飲料。
關節疼痛
40歲後,人的關節軟骨開始退化,關節間隙越來越窄,由此導致關節疼痛,上下樓、蹲起時會感覺關節難受,還會出現關節僵硬、腫大,走路腿發軟等症狀。遠離關節疼痛,一是要控制體重,避免增加膝關節負擔;二是運動要量力而行,快走、慢走、室內腳踏車、游泳、高抬腿等運動對膝蓋的損傷相對較小;三是生活中要儘量減少蹲和跪的動作,別蹲著做家務或跪著擦地板。
大腳骨
有些人大腳趾根部向外鼓出一個大包,大拇指則向外撇,這就是人們常説的“大腳骨”,學名“拇外翻”,也是一種“衰老病”。據統計,我國至少有1億人有拇外翻。但多數人沒有正確診治,繼而可引發拇囊炎等疾病。美國足病醫學協會提示,拇外翻最好及早防治。建議平時多穿3釐米左右厚的低跟鞋,利於足弓抗震,同時可限制過度轉向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