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偏方

艾灸祛除濕邪為上乘之選

發佈時間: 2014-11-04 09:36:19   |  來源: 中國甘肅網   |  責任編輯: 郭洪濤

  壬辰年正月已近尾聲,早該提振精神投入工作的你是不是還有點心不在焉,容易犯困,難以進入狀態?歸咎於“生物鐘沒有調節好”,被多數人無奈接受。其實,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原因——濕邪。

  中醫把自然界中具有重濁、粘滯、趨下特性的外邪通稱為濕邪。居處潮濕,以水為事,淋雨涉水等,均可成為濕邪致病的途徑。過年期間,華東地區陰雨相間,走親訪友難免招致濕邪入侵:如濕邪襲表,可見周身困重,四肢倦怠,頭重如束布帛;濕阻胸膈,氣化不暢則胸悶;濕困脾胃氣機升降不暢則脘痞腹脹,大便不爽。

  過年時全家團圓,少不了享用饕餮大餐,紅燒肉幾乎是必備年菜,而其肥甘之性又是造成內濕叢生的罪魁禍首;親友聊天,核桃、瓜子、茶湯、生冷瓜果自有“陪聊”妙用,然其油脂滋膩不自覺助生內濕;元宵節的湯圓著實不能貪食,其性重滯,容易加重胃腸負擔,過食則脘悶飽脹,口淡乏味,甚則噯氣泄瀉。

  中醫講,脾胃為倉廩之官,是後天之本,乃氣血生化之源,主運化,能輸布水谷精微,升輕降濁。脾喜溫喜燥,最惡濕邪。濕邪困脾,則影響水谷的消化吸收,使其受納、轉輸、傳導等功能失調。在上表現為面垢面腫眵多;在下則反映為小便混濁,大便溏瀉;肌膚可出現小水皰;婦女則可能帶下多。大腸經與胃經緊密相連,胃經氣血不暢,濕滯大腸,腑氣不利,則大便黏膩不爽,甚或反覆發作,時起時伏,纏綿不休。

  用艾灸祛除濕邪可謂上乘之選,艾具有補氣溫陽、芳香祛濕之功效,以艾絨為主要材料製成艾炷或艾條,點燃後熏熨或溫灼體表腧穴的灸法即為艾灸。針對祛除不同濕邪,艾灸方法亦不同,如外濕侵襲可選擇陽陵泉、背俞穴等穴位應用溫和灸、溫針灸的方法祛除;內濕浸淫可選擇足三里、天樞、氣海、關元等穴位採用隔藥灸、溫灸盒緩灸的方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