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治大病-養生經
發佈時間: 2014-11-01 09:14:42 | 來源: 中國甘肅網 | 責任編輯: 健康中國遠端一
新聞背景:北京電視臺《咱爸咱媽的美好時代》節目請來過一位特殊嘉賓,他是73歲的北京老人文育賢,被譽為平民界的“養生達人”。除了講述自己的養生經驗,他還捐出了一本珍貴的清代醫書《中醫驗方》。
外敷方:
小孩發燒——綠豆面餅子貼腳心。孩子偶爾發燒,送去醫院,排隊掛號、交叉感染,一折騰怕更嚴重了,而父母也不敢給孩子隨便用藥。文老爺子説,有些來自民間的小方法其實挺管用的。
雞蛋清做水,和生綠豆面一起和成面,捏成小餅子,貼在孩子雙腳腳心最洼處,貼上一兩天就能退燒。燕窩加雞蛋清和面,捏成小餅子,貼在孩子的肚臍眼上,也能治輕微發燒。
小孩腹瀉——黑棗搗糊貼肚臍眼。除了發燒,小孩子還容易腹瀉,這時候,可以把黑棗去核,搗成糊,貼在肚臍眼上,一晚上就有效果。如果是肚子痛,就拿胡椒粉和成糊,點上些醋,捏成小餅團,貼肚臍眼上。
小孩磕傷——香油塗抹能去腫包。小孩子磕磕碰碰在所難免,頭上磕出包時,用香油塗抹包的周圍,能消掉腫包。香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嗓子疼痛——大蒜搗碎敷合谷穴。很多人感冒時也愛嗓子疼,這時,大蒜就該登場了。把新鮮大蒜搗碎後敷在雙手的合谷穴上(大拇指與食指的虎口間),敷上15~20分鐘,嗓子疼就會明顯好轉。敷的時間不要太長,否則容易起泡。
食療方:
輕度感冒——白菜疙瘩加蔥姜。輕度感冒可以喝點白菜疙瘩水來緩解。
把白菜疙瘩洗凈切成小碎塊,加上蔥塊、薑片,一起加水熬,白菜熬得快爛時,把水瀝出來喝掉。中醫看來,感冒就是內熱太多,白菜解表,蔥姜性溫,能幫助發汗,汗發出來,感冒就好多了。
犯老寒腿——試試山楂蒺藜丸。冬天一來,很多人的老寒腿又發作了,疼起來非常痛苦。除了日常多運動,做做按摩針灸等,有個簡單的小方法不妨一試。
把去核的山楂肉和白蒺藜(中藥店能買到)適量,分別上鍋蒸,熟後打成漿,混合在一起,捏成丸子(3~5克一丸),每日吃上三五丸,吃上一陣子,可能就會有效果了。
預防方:
防吃肉上火——甘草泡水喝。肉生火,魚生痰。有的人,一吃完肉就上火。文老爺子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書上的介紹,總結了一些方法,再吃肉時不妨試試。
牛羊肉、狗肉性溫,吃了容易上火,而喝杯甘草水就不會了。甘草被稱為本草國裏的“國老”,它能合百草,做各種藥的藥引子,而且,甘草能潤肺止咳、清熱解毒。但要注意,甘草水要涼喝。知道這頓飯要吃牛羊肉、狗肉了,飯前就泡上一杯,飯吃完了,水也涼透了,正好一口氣喝下去。
防腦中風——每天甘草桑枝水。文老爺子每天都喝甘草桑枝水。甘草清熱解毒,而桑枝能舒經活絡、預防手腳麻木,長期喝下去,能預防腦中風。
專家點評
外敷、食療確有功效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傳統中醫診療中心主任醫師竇丹波:
在很多情況下,藥物外敷療法是很好的治療方法,有效、安全,而且方便。文育賢提到的用藥物貼腳底涌泉穴引熱下行治療發熱、口瘡,敷貼肚臍溫中止瀉等,都是常用的有效方法。外敷止痛也很常用,比如頭痛、牙痛等,都有外敷的穴位和藥物。
食療也是很好的治療方法。比如風寒感冒確實比較適合喝白菜疙瘩湯。與此同時,高熱、咽痛等風熱感冒就不適合飲用了。
用偏方,有講究
偏方一個“偏”字,引來爭議無數。偏方到底好不好?該如何對待:
民間好多偏方能流傳下來,確實有一定效果。俗語説“偏方一味,氣死名醫”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