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運動

體力勞動不能代替體育運動

發佈時間: 2014-10-28 15:59:09   |  來源: 中國網-健康中國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有些人認為,我們是體力勞動者,不是在工廠裏做工,就是下地幹活,不用再參加體育鍛鍊了。其實,這種想法是片面的。我們知道,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在某些方面來説,是比腦力勞動者活動多,對身體鍛鍊的價值大,但是,體力勞動並不能代替體育運動。

  第一,兩者的目的不同。一般來説,體力勞動是為了創造社會財富,體育運動是為了鍛鍊身體。體力勞動是由於工作性質的需要,不能進行劇烈的跑跳,對身體的鍛鍊作用不如體育運動大。實踐證明,在一定限定內,運動的強度越大,對身體的鍛鍊作用越大。從事體力勞動時,心跳雖然也加快,但是加快的不多,每分鐘常在70-90次左右,而劇烈運動時,心跳可增加到每分鐘100-150次,這就把貯存在血庫裏的血液送往全身各處,使全身得到較多的營養,抵抗力增強,新陳代謝旺盛,內臟器官的功能提高。

  第二,體力勞動時,由於工種不同,身體常處於固定姿勢,肌肉的活動也是單一動作,不能使整個身體得到全面鍛鍊。像車工、售貨員、理髮師總是站著幹活,翻砂的工人及拔草的農民總蹲著幹活;煤礦工人、插秧的農民多的彎著腰幹活;司機和修表工人多是坐著幹活等,這樣,全身各自的肌肉用力很不均衡,費力的肌肉過於緊張,容易造成疲勞;省力的肌肉得不到活動,受不到鍛鍊。再加上體位變化很少,往往引起肌肉慢性勞損和職業病。如經常彎腰工作的人,容易引起下肢靜脈曲張。如果在工間或工作之餘,做做工間操、生産操、打打太極拳、散散步就能使身體的位置發生改變,工作中緊張的肌肉得到放鬆,省力的肌肉得到鍛鍊,不僅有利於身體全面發展,而且能防止肌肉勞損和職業病的發生。

  第三,體力勞動之後,適當參加體育運動有利於消除疲勞。有人做過這樣的試驗,一種方法是先用右手搖某一種東西,等右手疲勞後,再用左手搖,這樣右手的疲勞消失較快;另一種方法是先讓右手搖某一種東西,等右手疲勞後,兩隻手都休息,試驗的結果,右手的疲勞消失較慢。醫學上把這種奇怪的現象,稱為大腦皮質的誘導作用。人們常利用誘導作用的規律,上肢疲勞了,活動活動下肢,下肢疲勞了,活動活動上肢,藉以使疲勞減輕。這種積極的休息方式,對身體健康更為有利,如能在車間或地頭開展起來,大家一定是樂於接受的。

  第四,由於社會分工不同,有很多人在室內從事體力勞動,他們吸收新鮮空氣及照射陽光較少,身體缺乏紫外線,影響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生命力,如在工間到室外活動一下,不僅鍛鍊了身體,而且能多吸收新鮮空氣和照射陽光,好處甚大。

  由此看來,體力勞動不能代替體育運動,從事體力勞動的工農群眾,仍然需要參加體育鍛鍊,以便增強體質。

  (中國網健康中國綜合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