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醫患關係

醫患之間要和諧共生:多為對方考慮

發佈時間: 2014-10-27 10:11:38   |  來源: 西安晚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眾所週知,當前醫患矛盾不斷升級,國內媒體報道各大醫院罵醫、打醫、暴力傷醫、殺醫事件時有發生,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醫患矛盾為什麼會如此尖銳甚至激化呢?筆者以為,首先是社會誠信體系缺失,將醫患關係擺在對立的位置,忽視了診治期間醫患間最重要的是相互信任與合作。例如;某患者來醫院就診,根據臨床經驗醫生做出診斷,沒有做相應的檢查,患者不理解,就説:不做檢查就説有病,你醫生才有病呢?有些患者來醫院就診給醫生説了一堆症狀,沒有明確的體徵,醫生做了相應的檢查,結果是沒有器質性病變,患者就説,沒病你讓我做那麼多檢查,你們醫院和醫生就是會騙錢。有些患者來醫院經過檢查確診了,就説我把命都交給你們醫生了,你一定得治好我的病,否則就是你們醫生不盡責。有些患者來醫院就診,經過檢查、確診,治愈了疾病,她又説花了一大筆錢做了那麼多無關的檢查,你們醫院和醫生太坑人。還有些患者經過檢查,確診了未治愈,甚至失去了生命,就説醫德敗壞,庸醫謀財害命。弄得醫生無所適從,也變成了所謂的“弱勢群體”。

  其次,整個社會輕視疾病的預防,對醫療與健康的投資不足,對公眾的宣傳不夠。具體的從患者方面來説,主要是對醫學的期望值過高,誤認為醫生該包治百病,迷信“最好醫生”“最好醫院”“最好的藥”,忽視對自身健康的基本常識的認知,一旦發生求醫失敗,就心生怨氣,進而走向極端。從醫生方面來説,忽視醫學人文關懷,很多醫務人員只關注疾病本身,在診療過程中高度依賴高科技的診療技術,缺乏基本的基礎的物理診斷,還有少數醫務人員缺失基本的職業操守,導致誤診、誤治和過度治療。

  如何改變目前醫患矛盾的現狀?一方面,當前所進行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尤為重要,只有通過改革才能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要使公眾認識到醫生不是“神”,不可能百病包治。醫療行為本身,具有高度的探索性和風險性,危害健康的疾病千差萬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又很大,因此疾病的突然變化隨時可能發生,雖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檢查、診斷、治療疾病的手段更加多了,但就當前的醫學而言,對某些疾病真的很無奈。同時,醫務人員要充分認識到醫學是一種使命,而不僅僅是一種行業,醫護工作者必須全心全意地為每一位患者(不管富裕或貧窮,不管官者或普通百姓)提供公平優質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平等、耐心、關愛、同情,才是面對患者時所應有的姿態。

  只有患者對醫療活動有正確的認識,才能與醫生形成合力,共同戰勝疾病;只有不必要的保守治療和過度醫療得到控制,醫患雙方方能回歸到維護生命權與健康權的“利益共同體”中,才能和諧共生。

  (原標題:醫生不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