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健康家居

這樣吃剩飯等於慢性自殺

發佈時間: 2014-10-25 08:48:59   |  來源: 齊魯網   |  責任編輯: 郭洪濤

  老年人的健康誤區有兩個:一個是做飯要多怕別人不夠吃,但不浪費糧食,所以總吃剩飯;第二個是相信和誇大保健品的作用。究其原因有三:1、時代的烙印,2、經濟利益驅使不正確的宣傳,3、還有醫學科學素養的缺失。本文的目的在於通過短信和電話的交流,重現醫生和自己家人的對話,引起共鳴和從科學素養方面,轉變健康理念,走上輕鬆健康之旅。

  (姑姑是各種不良生活習慣匯集于一身的典型。)

  父母一輩的生活閱歷和我們成長的過程並不一樣,他們經歷了很多的苦難和貧窮,缺衣少吃的時代,根深蒂固的珍惜食物和每一件東西,一句話:窮怕了,也餓怕了。

  節約不浪費是好習慣,這是真理。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這個習慣仍然應該傳承和發揚,但是需要正確理解這個內涵和與時俱進。

  過年和爹娘他們交流的時候,他們就不明白什麼叫節約不浪費習慣的與時俱進。這是幾千年老祖宗留下來的真理,必須遵守,於是,我就收到了姑姑發給我這樣的短信:

  “黃金搭檔去年10月過期現在能吃嗎?吃上對腸胃有影響或者其他反映嗎?”

  從小姑姑看著我長大,每年回老家,我都會在姑姑家住兩天,吃家鄉的飯,味道自然不一樣,那種香甜,沁人心脾,不一樣的記憶,時常出現在夢裏。和家鄉飯同樣印象深刻的是,各種菜肴擺滿了桌子,每次都有新菜,但每次每個碟子都很滿,小時候很高興,咱家各種東西都很豐富,爺爺奶奶時常説起,咱們的日子比過去好多了,想吃啥都有。餐後時常和弟弟妹妹嬉戲玩耍,時常看到,姑姑總是在最後吃飯,看看哪個菜已經反覆熱過好多次,剩下的,就把它打掃乾淨……

  今天看到這樣的短信,和以前一樣,我總是自己生氣的不得了,後來覺得自己好失敗,自從成為醫生以來,已經多次和姑姑科普,過幾天就會發現效果被抹殺的乾乾淨淨。後來,覺得這個和成長經歷不同有關,科普需要設身處地。要知道,姑姑已經糖尿病纏身多年,還做過兩次手術,一次是顱內如鵪鶉蛋大小的腫瘤切除,一次是多處如雞蛋大小的腸息肉切除。這些資訊綜合起來考慮,就是因為身體的免疫力下降,究其根本原因,就是長期進食這樣的沒有營養的剩飯導致的。

  這次收到這個短信,我決定還是下班以後打個電話給姑姑吧。了解情況,然後針對性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在老家,吃飯總是晚一個節奏。打通電話的時候,姑姑剛洗了碗。

  “姑姑,晚上吃啥了?”

  “燴菜熬稀飯,我和你姑父喝點奶,你們也吃飯了?今天的飯可吃光了,沒有剩。”

  不簡單,我的科普還是有用,還是收到了效果,真假且不管,不吃剩菜的意識已經有了。

  緊張的一天工作下來,聽聽家人慢節奏的寒暄,也是一種享受。

  “是啊,白天時間太緊張,晚上我閒下來給你説説你這個過期保健品的問題……”

  “唉,不算過期,這才幾個月,扔掉多可惜啊!”

  聽這話説的,我內心白誇了,又回去了,緊緊壓著內心多次重復,就在口邊的大道理,我在腦海裏迅速閃現著過去的場景,並且梳理著自己的思路。

  “姑姑,在你決定要吃這個保健品之前,我想問問你:為啥要吃這個保健品啊。”其實我內心很明白,姑姑一定是看到這個快過期了,扔了不甘心,還從各種媒體看到了廣告,覺得吃了對健康有好處,所以,固執的認為吃了好,還想讓當醫生的我給她確認一下。其實很多時候,有不少老年人,形成的觀念和想法,子女很難改變,道理説破天,就是相信電視報紙的忽悠。

  果不其然,姑姑説,“我看電視説的,可以補充各種維生素,你也知道,姑姑的免疫力不太好,總吃剩飯,肯定缺乏維生素,正好補補,扔掉也怪可惜的……”

  電視廣告産生以來,對消費者形成的強大的心理暗示,在其他的行業尚可,對於食物,保健品,尤其是藥品,卻是一件要命的事情。經濟利益的杠桿作用,把大眾健康放到了蹺蹺板,不穩定的上上下下,促進了消費,流失了健康。

  我一下子語塞,明明知道問題出在哪,卻不知道該如何解釋,只好先從過期説起。“不管咋樣,這個已經過期了。咱們確實不應該浪費,但是最大的浪費就是對身體的不負責任。我記得給你算過這筆賬,不斷的吃剩飯,節約的錢,比將來吃藥治病花費的錢,少很多。近兩年來,姑姑你注射胰島素,做手術花了多少錢,比起你節約那點錢,是不是多很多?”

  説起這個來,一下子就可以給姑姑帶來直觀的印象,這些都是她經歷的,必須要讓她警醒。

  “最近我們總是倡導光碟行動,就是要不浪費,這是好事,是傳統美德。可是不浪費不是説硬塞進去,因為吃剩飯是對身體的最大浪費。”

  “那剩下那麼多咋辦呢,都倒掉多可惜啊。”姑姑語氣顯示一臉的無奈。

  核心,就是要轉變理念。我決定趁熱打鐵:“姑姑,這就是我説的,不浪費的與時俱進。與時俱進的核心在於轉變理念,對於吃剩飯來説,不浪費最大的轉變在於做少一些,一次都吃完,寧可吃的欠缺一些,不要吃撐了。”

  我知道我們家族長者奶奶的觀念,如果沒有剩下菜就是説明大家沒吃好,一定要在餐後看到剩下的東西。這個觀念是非常錯誤的。與時俱進就要一定要轉變,這是由於咱們過去很窮,總是吃不飽,所以,日子過好了,就要抹掉過去的痕跡,也是國人好面子的一個具體表現。

  “我在醫院這麼多年,現代疾病,營養不良幾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營養過剩的疾病,所以,少吃一些,才是不浪費,才是對身體的負責。反覆熱的菜,早就沒有營養了,吃進去,胃腸還需要消化,相當於機器在空轉,沒有産生任何效果”

  “咱們這裡的人,理念都根深蒂固了,像我,明白了都晚了。”

  姑姑確實是發現我跟她講的很有道理,也在逐漸改變。

  “像姑姑現在身上的糖尿病,以及腦瘤和腸息肉,就是因為吃了太多的剩菜,缺乏營養,免疫力下降導致的,所以剩菜不能吃。”

  “現在好多了,已經基本吃新鮮蔬菜了”

  是啊,説道這裡,我也就可以説了:“同樣的道理,過期的保健品就相當於剩菜了。”

  “哦,你説的沒錯,你説的這些,讓姑姑有點豁然開朗的感覺,就是覺得心理彆扭,人家東西好好的,可惜了得,扔了真不捨得”

  好東西才不捨得,這個東西被認為是好東西了。

  “姑姑,咱們那裏蔬菜都是自己種的,新鮮蔬菜,按照現在流行説法,就是有機的,有機蔬菜在大城市裏非常的貴,價值和價格都受到熱捧,其實就是咱自己種的菜,這裡面富含各種天然維生素,比提取物要容易吸收,更有利於健康。報紙上現在凈瞎説,不可信。”

  “也是,電視報紙裏面説的,都是因為他們花錢要推銷。”

  太好了,姑姑轉過這個彎兒,就好説多了,現在的虛假醫療廣告和藥品廣告特別多,把保健品説的天花亂墜的比比皆是,“姑姑有我在,有啥健康問題,多給我打打電話,很多問題不是吃啥東西能解決的,需要改變生活方式,需要吃啥,我會告訴你的。”

  “我這裡還有無糖的燕窩粥,還有一個月才過期,你説能不能吃?”

  我差點一下子撞在桌子上,看來,這個進補的問題,對於現代生活,已經是必然要探討的話題了。

  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壓力增大。很多人感覺自己身體疲憊,處於亞健康狀態,就想服用各類補品滋補身體。如在吃西洋參、紅參膏、銀耳蓮子羹等中藥的同時還服用靈芝粉、孢子粉以及各種滋補食材的湯類,這樣進補,不但不會找回健康,反而會適得其反。很多人一廂情願的認為,不同的補品可以補充不同的虛弱,其實,許多補品都屬溫性,多種補品同時服用不僅不會産生協同作用,而且還會産生一些副作用,引起上火,是最簡單的,還會出現消化不良等胃腸道問題。譬如阿膠、桂圓之類滋補氣血的補品,對於脾胃、消化不好的老人就不適合,非但不能強身健體,而且會影響食欲,中醫稱為“虛不受補”。有的人吃了人參流鼻血、有的服用鹿茸全身燥熱,都説明大補大溫之品有益也有弊。中醫有一句明言“人參殺人無罪,大黃救人無功”,説得就是許多人大量服用人參,內熱耗劫,導致身體虛弱而死亡,大家卻一味的記得人參的好,不會想到是服食人參而導致死亡;有些身體病毒熱邪集聚的病家,已經奄奄一息,經過大黃的排毒泄下,恢復健康,確不相信大黃這樣的瀉藥同樣可以挽救人的性命。

  補品或藥補,一般是針對虛症的。中醫將虛症分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種類型。相應的,補品也分為補氣、補血、補陰、補陽四類。其中補陰補陽是一種矛盾關係,如果陽虛的人再服用涼性的西洋參,很容易導致腹瀉,西洋參偏涼性,普通人參性平,不溫不熱。但西洋參除了能補氣外,還能補陰。對內熱人群,最合適不過。如果西洋參補得過量,可能拉肚子。而陰虛的人進補大辛大熱的鹿茸等,勢必會出現出現亢奮、睡不好、易産生飽脹感、吃不下東西等不良反應,還有流鼻血的可能。氣虛、血虛、陰虛、陽虛還是有不同的排列組合,有些人可能兩三種虛弱同時出現,只有經過準確的中醫辨證才好對症進補。

  説到底,很多補品起到的是安慰和心理暗示的作用,在這個意義上,按照“對症進補,拒絕亂補,正確選補。”的原則確實可以起到作用,轉變理念,還有很多的路要走。

  “姑姑,燕窩可以養陰潤肺,有利於你的健康,可以適當吃一些,是你自己用燕窩做的粥嗎?”

  “是燕窩粥飲品,易拉罐裏面的”

  又一個大喘氣,之前不是已經説過這個問題了嗎。我覺得有些不耐煩,自己對自己説,要耐心。

  “保質期有多長?”

  “我看一下……哦,18個月”

  “記得我交給你的原則嗎?姑姑,保質期越長,一般是有防腐劑,而且營養物質已經破壞了,咱不如吃點新鮮的東西吧”

  “那這個咋辦,也扔了嗎,還沒過期呢,要不這個吃了吧”

  我內心突然一陣心痛,也是一種悲哀。在健康方面,什麼是珍貴的,什麼是不值得關注的,國人根本就沒有搞清楚。物化的東西,似乎價值更高,費勁心思講了這麼長時間,姑姑還是沒有聽進去。就像是一次診療,動用5年的本科學時,3年的碩士臨床,再加上5年的臨床經驗,做出的診斷和診療方案,如果沒有開出具體物化的一個藥品,患者會説,大夫不負責任。面對患者,面對親人,這些內心的萬馬奔騰,消弭在醫學科普的點滴路上。

  另一個角度:很多的東西,都做成了非自然的形式,和化學提取的形式,這是多麼大的一個浪費,暴殄天物,如果想節約,從意識形態的節約才是最重要的。健康的理念,不在於包裝精美的保健品,以及莫須有的補品,能真正起到保健作用的,就是自然天賜的食物,平和的內心,以及適度的運動。

  扔還是不扔,是個問題,需要痛徹心扉的改變,才能讓與時俱進的節約和健康理念如影隨形。跟道別的時候,回頭看看,電視正在播放著某藥品的廣告,。科普保衛戰,任重而道遠,而對於保“胃”戰,我將不遺餘力的用事實,講述醫生知道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