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四款“解煩湯”
發佈時間: 2014-10-14 14:33:17 | 來源: 天山網 | 責任編輯: 郭洪濤
焦躁、煩悶、抑鬱等症狀在中醫裏屬“鬱證”範疇,情志所傷乃致病之重要原因。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氣滯行血無力可致瘀血,而氣滯血瘀是“鬱證”的根本病機,具體又有下列幾種情況:
第一,天氣原因。中西方研究都表明,天氣會影響人的心情,以春秋兩季為甚。春季溫濕度變化大,人體難以調適,容易導致內分泌及交感神經功能失調,致使心情煩躁。而且濕為陰邪,其性重濁、黏滯,會傷人體陽氣,影響陽氣舒展,阻遏氣機。秋季氣溫降低,萬物肅殺,人的精神也更易疲乏。
第二,遭受打擊。中醫認為,工作、家庭、情感等遭受挫折,容易導致腦神失養、氣鬱痰阻、神竅迷蒙等證。此時肝氣鬱滯,則情緒抑鬱、心情煩躁、心神不寧或失眠,甚至有自殺企圖,以思維緩慢、面色晦暗、脅肋脹痛、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為主要特點。一般用溫膽湯(半夏、竹茹、枳實、橘皮、生薑、甘草)治療,可理氣化痰、和胃利膽。
第三,無故唉聲嘆氣。中醫理論認為,心主神志、肝主謀略、膽主決斷,此三臟出現陽虛、氣虛,是“鬱證”易發的體質因素。可以説,這類人屬於“抑鬱體質”,本身就容易胡思亂想,稍有誘因就會心情壓抑。同時還會伴有失眠健忘、興趣缺乏、頭昏易驚、善悲易哭、倦怠乏力、心悸怔忡等表現。
由於“鬱證”主要由肝、脾、心三臟受累以及氣血失調而成,故中醫常用逍遙散、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甘麥大棗湯、百合地黃湯等來緩解和消除抑鬱症狀,但這些方劑最好由醫師辨證後開出,而平時,我們不妨用下面4款“解煩湯”來調理。
解鬱,用合歡鉤藤飲。取鉤藤、合歡皮各10克,決明子20克,加700毫升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30分鐘即可。當茶飲可降火清熱、解鬱除煩,但最好當天晚9點前喝完,以免夜尿影響睡眠。
除煩,用龍骨牡蠣茶。生龍骨、生牡蠣可強腎益精,且有鎮定安神、除煩的功效,各取50克加700毫升水,以大火煮開後,再轉小火煮40分鐘後飲用,同樣于當天晚9點前喝完。
定心,用百合金針湯。百合、金針有助安神寧心、除鬱緩躁,豬肉則可滋陰潤燥、補腎,可搭配煮成湯品。將750毫升水煮開後,加入百合30克(提前一個晚上浸泡,第二天去掉水),豬肉絲及幹金針各50克,煮熟後食用,每天喝1碗。
清心,用解煩益心湯。人參2錢,黃連1錢,生棗仁3錢,白術1錢,茯神3錢,當歸2錢,玄參5錢,甘草3分,枳殼5分,天花粉2錢,可補心、清心,適合火有餘而水不足,遇事或多言而煩心者。也可將人參切片,取3克左右,用熱水沖泡後飲用,每日飲用2~3次,也可緩解心情煩躁、抑鬱。
最後,吃深海魚油或海魚、多鍛鍊等也可以防煩悶。研究顯示,常吃魚的人抑鬱症發病率明顯低於沒有吃魚習慣的人群;運動則能在短時間內減輕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