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談養生

于丹:向蒼天學習不斷進取 向大地學習寬廣包容

發佈時間: 2014-10-08 15:59:55   |  來源: 華龍網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于丹

   11月19日下午,“中華文化四海行——走進重慶”活動,在合川區文化藝術中心舉行了一場文化講座,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于丹以“感悟中國智慧”為題,用豐富的古典文學知識與大眾分享了“中國智慧”國學。

  談養生:順應自然的調理最智慧

  “中國人與自然之間,有一種天生的親密,而健康就是人與自然的匹配和順應。”講座上,于丹從傳統文化中總結了健康的養生心得,她説,現在很多人養生,就大把地吃維生素,其實這樣並不科學。從道家觀念講,順應自然的調理最智慧。

  “養生,就是順應四季的變化吃即是養生,這和自然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一個道理。”于丹解釋,春天,大地陽氣升騰,人自身也一樣,在春天要吃適合這個季節的食物,例如韭菜、蔥、姜、蒜等“生發之物”。夏天,萬物蓬勃人體火氣也隨之上升,因此就要多喝綠豆湯,多吃瓜果蔬菜等消暑的食物。秋天果實成熟,是收穫的季節,所以我們要“貼秋膘”,及時涵養自己。冬天,整個大地進入滋養休息的狀態,人也要遵循自然的法則,做相應的調整。

  “換句話講,就是春天吃芽,夏天吃葉,秋天吃果實,冬天吃根莖。跟著四季去養生,跟上自然的腳步,人的內心才是寧靜的,這是真正的養生。”于丹説。

  談為人:要有“四合”人格

  講座上,于丹還與大家分享了“做人要有四合人格”的觀點,即《周易》的“四合”,她提倡人應該向蒼天學習不斷進取,向大地學習寬廣包容。“沐春風而思飛揚,淩秋雨而思浩蕩”。

  “擁有四合,懂得自我超越和覺醒,這樣就能在融于社會的同時又有優美的生命藝術境界。”于丹認為,“人可以從天地中找到生命的坐標”,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只要找到自己正確的心靈坐標,努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將他人之心比作自己的心,自己跟他人換位思考,這樣就會變得寬容。

  于丹還特別提到儒家講的“仁愛”,她認為“仁”體現在五個字上,“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仁愛即“愛人”,二人成仁,講的是人們之間相處的原則和道理。

  做學問:苦難中最後的自我救贖

  “學問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它對我們來講意味著什麼?”帶著這個疑問,于丹循著王守仁的成長與心路歷程,生動地解答了學問是什麼,其價值在何處。

  于丹講述了王守仁一生循著“格物致知,治國平天下”的事例,用他歷經“百死千難”卻用一肚子學問造就了屬於自己的“陽明小洞天”、“龍崗書院”和“玩易窩”,來表明“人的學問和信念是別人拿不走的。就算把你放在最絕望的境地裏,你都不要放棄自我”的道理;用王守仁一生起伏跌宕,卻用飽滿的生命熱情探討學問的故事,證明學問的價值在於“致良知”。

  “學問不是簡單的知識,對我們意味著在苦難中最後的自我救贖。”于丹説,像王守仁一樣,苦做學問,樂做學問,對學問之道抱有熱情,在學問與現實中養成強大的精神,這樣,才能成為大丈夫。

  記者 匡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