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公立醫院改革之四:資訊化能否解決"看病煩"?
發佈時間: 2014-09-25 08:05:10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健康中國遠端編輯
圖為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巡視員廖新波
標準缺失 資訊化建設嚴重浪費
2013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制訂了《關於加快推進人口健康資訊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人口健康資訊化建設的總體框架。自此,醫院紛紛熱情高漲地投入到資訊化建設的潮流當中,“不搞資訊化就會失去競爭力,就會被淘汰”是眾多醫院院長投身資訊化的動力來源。
就在資訊化建設方興未艾時,部分走在前面的院長、專家開始産生隱憂。他們發現,缺乏統一標準下的各行其是會造成嚴重浪費。
“現在大家最困惑的是,中國的病種編碼和資訊化、收費代碼的資訊化和中國的藥品和耗材等數據庫,都是每個醫院、每個省各自為政,據説要投入3000多個億,如果每個醫院都這麼投,是一個嚴重的浪費。”孫喜琢説。
廖新波認為,標準的不統一不僅體現在基礎的數據庫上,連各醫院採用的資訊化系統也是五花八門,介面互不相認,資訊無法流通。“廣東曾有五家醫院相繼推出預約掛號系統,但每家使用的都不相同。”
資訊化系統不統一導致重復購買。孫喜琢以他所在的深圳市舉例。深圳每個區投入1億以上人民幣建資訊化,但卻都重復購買電子病歷。“八個區買8億的産品,能不能拿出2-3億買一套産品?完全可以,這需要我們從頂層來設計,從基礎做實事。”
但要實現真正的統一,前路仍要面臨挑戰。國家衛生計生委規劃與資訊司副司長張鋒指出,標準體系包括疾病分類的代碼,由四位碼升到六位碼,涉及到所有的醫療機構和所有的資訊都要改,這不是一件小事情。
“我們每年有73億人次的診療量,這樣的診療體系和診療規模,全球沒有第二個。”張鋒表示,在標準建立與系統設置的問題上,我們要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有的,能為全球做出貢獻的健康資訊診療體系和資訊服務體系。“這個標準未來不僅僅是國家標準,很大程度上會是國際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