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皇家筆墨,樹立正大氣象
——品魏殿松的健康人生和 “館閣體”書法
發佈時間: 2014-09-22 11:37:56 | 來源: 中國網-健康中國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細觀現代書壇,諸多知名書家中,他們各自有自己的藝術建樹,不過每家的造詣都不同,這些書家的書法,縱有很多的不同,但在“書卷氣”或學問上是非常一致的。因為學問見識是書法更上一層樓的必要條件之一,所謂“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書外功”是書法藝術的文化精神來源之一,沒有它或缺少它,書法的創作往往要墜入庸俗化或者“匠氣”的境界。
我一直贊成,從一個寫字者到藝術家,要有很長的路走,到了一定水準,要提高,涉及學養問題。時下很多人忙於賣字,這是與藝術道路相背離的,文化修養的提高要依靠讀書,要加強理論研究。在這個問題上,有清醒認識的殿松是優越的也是勤奮的,因為他置身於紫禁城中——這座中國古代最高藝術殿堂。據他説,在故宮工作20年來,幾乎走遍開放區域,所見墨寶,無不細細觀看,反覆臨寫,並把這些綜合文化資訊盡可能地注入書法實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書法的文化品位,增強其豐富的內涵。
如他書寫的《洛神賦》長卷,比例挺健,有趙孟頫筆意,但體勢上又有黃山谷的情趣,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後來有幸又見了他許多作品,才逐漸覺得他的書法正是追求的文人書法風格,且有濃郁的皇家氣。
我一直認為:書法的傳承靠臨帖和讀帖,這一關過不了,僅靠生活和感悟是不行的。進入紫禁城後的殿松,時常出入珍寶館、石鼓館、書畫館賞析法書、碑帖,所到之處,目光所及,入眼養心的都是歷代皇家的書法經典,這些自然是他學書成體得天獨厚的營養。他酷愛皇宮的“館閣體”,對趙孟頫、董其昌等厚愛有加,研究他們的作品,追蹤他們的書法之道,將他們的書法反覆比較,從比較之中提高自己。不怪有人評價他的行書,既有“二王”之“氣”,又有趙孟頫之“神”,還有啟功書法之“骨”。我以為是貼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