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黑”傷醫者 會使醫患關係成“死結”
發佈時間: 2014-09-19 10:15:15 | 來源: 人民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如果醫生隨意採取“報復性懲罰”“選擇性治療”,把自己不喜歡的患者“拉黑”,無疑會加劇醫患對立情緒,使本已糾結的醫患關係形成“死結”
不久前,上海一名女子帶著5歲的女兒到醫院看病,在未掛號的情況下,衝進診室要求優先治療,遭到值班醫生拒絕,女子在爭執中將醫生抓傷。事後,科主任在微信上發表聲明:“年輕醫生需要在應有的尊敬下工作;我的科室將不再為該女子的孩子提供繼續治療,直到此事得到合理、公正和滿意的解決”。這一聲明引起網友熱議,被稱為“報復性拒診”。此後,湖南等地相繼有醫生發表聲明,稱拒絕為傷醫者提供診療服務,有的甚至呼籲將傷醫者列入“黑名單”。
醫生希望在安靜而有尊嚴的環境下工作,這樣的要求並不過分。我國大醫院人滿為患,喧鬧如集市,醫生長期超負荷工作,精神處於高度緊張狀態。而掛號看病,本是醫患之間的“契約”,其目的是保障患者有序就醫。如果患者違背“契約”,隨意闖入診室,並要求優先就診,不僅影響醫生的情緒,而且影響其他患者就診。尤其是當醫生受到暴力威脅或傷害時,醫患雙方已經失去了基本的信任,醫生很難再平心靜氣地看病,即便暫停出診,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當糾紛平息之後,醫生並沒有選擇患者的權利,更沒有把患者“拉黑”的權利,這是由醫學的本質決定的。醫生不得拒絕治療患者,既是法律要求,也是道德底線。因此,我們寧願相信所謂的“拒診聲明”,只是一種“姿態性表達”,而非真實的訴求。當一名患者生命垂危時,無論貧富貴賤,有罪或者無罪,在醫生面前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應得到及時救治。因為生命價值高於一切,不管醫生內心有多少委屈,見死不救或者選擇性救治,都是違背醫學倫理的。可見,“報復性拒診”既不合情也不合法。
也許有人説,醫患之間是平等的。患者雖然是弱勢群體,但如果犯錯不受懲罰,無理取鬧者就會越來越多,醫生的權利誰來保護?其實,對於患者的錯誤,需要分清性質、區別對待。有的患者故意侮辱或者傷害醫生,涉嫌在公共場所尋釁滋事,理應依法懲處;而有的患者並無主觀故意,只是因為言行不當與醫生發生口角,這就需要加強溝通和教育。如果醫生隨意採取“報復性懲罰”“選擇性治療”,把自己不喜歡的患者“拉黑”,無疑會加劇醫患對立情緒,使本已糾結的醫患關係形成“死結”。古語雲:冤冤相報何時了。以怨報怨,以牙還牙,以暴制暴,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容易引發更多衝突。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曾説:“當我走出監獄時,我就明白,如果我不能把所有的悲痛和怨恨都拋在身後,那我就仍然在監獄裏住著。”作為醫者,也當有如此胸懷。
當前,暴力傷醫事件時有發生,重建醫患信任並非易事。然而,越是艱難時刻,越需要醫方先行,邁出關鍵的第一步,打破冰凍的僵局。醫學是人性善良的表達,沒有愛就沒有醫學。即便醫療環境不理想,醫生仍要堅守理想和信仰,學會用愛的寬恕來化解堅冰。所謂愛的寬恕,就是因為愛而寬恕對方。這並不是對暴力的縱容,而是對生命的敬畏。當醫者把愛傳遞給患者時,患者也會把愛傳遞回來,從而形成一個正能量“迴圈圈”。
從長遠看,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僅靠醫患之間的相互理解是不夠的。消除醫患信任危機,根本出路在於深化醫改,破除醫藥衛生體制機制障礙。建立一個公平合理的醫療衛生制度,才是解決醫患矛盾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