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養生

秋季進補:食補 水補 藥補 睡眠補

發佈時間: 2014-09-18 15:15:21   |  來源: 北京晚報   |  責任編輯: 張永生

  “多事之秋”與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悲秋的文人心理有關,秋天常常是引起人們憂愁的季節,“愁”字就是人們“心”上的“秋”嘛!秋天草木凋零,人們觸景生情,因而傷感。最常見的症狀有:睡眠增加和白天睏倦,焦躁,疲勞,性慾減退,注意力集中困難,思維困難,食欲增加引起體重增加,特別是甜食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增加,此時調養一下身體很有必要。根據中醫“虛則補之”的原則,入秋 “六補”對恢復體力、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有積極作用。

  食補——中醫認為,肺與秋氣的關係十分密切,故應多吃有潤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以調理脾胃功能。此時,奶製品、豆類、新鮮蔬菜以及水果均宜多吃。另外,藥食兼優的菱角、板栗也是調理脾胃的佳品,原因是它們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具有補中益氣、開胃止渴、固腎養精等功效。除了上述這些食物外,蓮藕也應該多吃,它含有大量澱粉、蛋白質、維生素B、維生素C、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多種礦物質,肉質肥嫩,白凈滾圓,口感甜脆,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其中,生食藕能涼血散淤,熟食能補心益腎,可謂能補五臟之虛,強壯筋骨,補血養血。藕,堪稱是男女老幼早秋皆宜食用的保健食品。

  水補——眾所週知,水補可以潤肺。秋季多風、乾燥、空氣濕度小,汗液蒸發一般要比夏天快得多,因此在秋季,人體同樣容易失水。專家指出,秋季之中,每人每天至少要比春季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秋季水補方法多多,最為常用的一種方法是直接將水“攝”入呼吸道。具體做法是:將熱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對準杯口吸入,每次時間為5分鐘,每日三五次即可。秋季水補,還要多吃梨、蓮心等,因為它們既能保持肺和呼吸道的潤滑,又有抵禦呼吸道疾病的特殊功能。總之,飲水要合理、少量多次。如果體育活動量比較大,那麼這時更應多飲水。

  藥補——藥物進補宜以西洋參、黨參、太子參、白術、北沙參、生地、麥冬等為主。早秋服用上述藥物,有強身健體之功效。另外,藥補也可以採用黃芪收汗回表的作用來阻止肌體因氣候炎熱而造成的大量出汗,此舉對恢複元氣、強壯肌體具有良好的作用。但不容忽視的是,早秋氣候仍然較炎熱,脾胃運動依然較虛弱,因此,像鹿角膠、阿膠等養陰之品,此時仍不宜服用。

  睡眠補——睡眠是人們恢復體力,保證健康,增強肌體免疫力的一個重要手段。秋季氣候涼爽,人們睡眠的氣象條件大為改善,但如果不適當加以注意,睡眠品質將會大受影響。所以,秋季睡眠應該注意兩點:一是睡時忌吹風。秋季到來,人體在睡眠狀態下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降低,易於受風邪的侵襲,所以人在睡覺時要注意保暖,切不可讓風直吹;二是睡覺閉口是保養元氣的最好方法。如果張大嘴巴呼吸,吸入的冷空氣和灰塵會傷及肺臟,胃也會因之而著涼。

  運動補——早秋氣候較熱,常有胸腹脹悶、肢體酸重、少氣懶言等症狀併發。中醫認為脾主四肢,四肢懶動、納呆不食,這是早秋濕熱內生的症狀。同樣的道理,四肢的運動可使脾氣暢通,對祛除肌體的濕熱具有積極的作用,故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體育鍛鍊項目, 不失為夏秋之交進補的一種好辦法。

  精神補——秋季,人們的情緒通常不太穩定,心情煩躁,這一時期的養生保健就要注意精神調養,培養樂觀情緒,保持內心寧靜。秋季氣溫變化不定,冷暖交替,必然會給人的生理、心理帶來一定影響。秋季是萬物開始蕭條的季節,人們處在草枯葉落、花葉凋零的環境中,其情感往往容易悲傷,如果再遇上一些不順心的事,極易誘發消沉的心緒。另外, 秋季也是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極易高發的季節,因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一定要注意心理上的調適,正確把握自己,學會自行解脫,從而保持心情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