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撬冰:基層的醫療難題下的多方角力
發佈時間: 2014-09-11 11:06:30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中國高層也看到培養基層醫療人才的迫切性,早在2011年推出的“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培養出一大批高素質的醫療人才,是提升醫療衛生整體水準和醫療服務品質軟實力的重要舉措。而一些醫療企業也將基層醫療人才的培養作為市場拓展與渠道下沉的重要戰略。比如GE醫療,通過和衛生部、中國醫師協會等組織的合作,迄今已培訓300 名縣級醫院院長和近3500 名基層醫師。強生等知名外企,也紛紛加大在中國的人才培養投資,或在專業醫科大學成立培訓中心,致力於培訓專業醫療人才。
但長期來看,解決基層醫療人才匱乏困境,依然是任重道遠。“有用的招不來,招來的用不上”。基層醫院待遇低,工作量大,醫院缺乏人事招聘自主權等等弊端的存在,使得基層人才已經成為制約醫療單位發展的瓶頸。
經濟型醫療産品成為競爭高地
人才之外,價格一直是中國基層醫療繞不過的話題。隨著中國基層醫療市場的深化與投入,無論本土醫療設備機構還是外資巨頭,都加快推出經濟型産品,應對市場需求。
相對於醫療資源在大中城市的集中,高端醫療設備市場也在大中城市具有市場優勢。但隨著基層醫療市場的開拓和發展,本土醫療器械企業憑藉價格、政策傾斜以及渠道的把控,在中低端市場中也具有優勢話語權。
但是中國基層醫療市場龐大,需求也多種多樣。對於中國絕大多數本土醫療企業,目前僅能提供大部分基礎必備器械,雖然價格相比進口産品較低,但在高端産品和高新技術方面短板嚴重。
而外資企業,在技術歷史積澱、科研創新投入、全球化研發體系、行業趨勢把握上,依然優勢明顯。針對國內醫療企業“短、平、快”的模式,GE等國際知名醫療企業,正在不斷調整競爭戰略,以發揮其優勢。GE醫療針對基層市場採用有針對性的策略,從産品開發之初上就基於用戶的具體使用需求,比如:易用性、穩定性、價格、教育等,對産品研發和品質的整體嚴格把控,加速為基層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也能使得它們轉身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