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時令健康

秋“燥”分溫涼 食療禁忌各不同

發佈時間: 2014-09-05 10:47:54   |  來源: 華龍網   |  責任編輯: 郭洪濤

  夏秋交替,不少市民出現皮膚乾燥、感冒咳嗽、便秘等問題,其實這都是“秋燥”惹的禍。食物有溫熱、寒涼之分,“秋燥”也有溫涼之別。重慶市中醫院風濕病科主任吳斌醫生提醒,不同燥性的秋燥,可以通過不同食物來調理。

  “秋燥”溫涼要分清

  一般情況下,在初秋之時,燥性表現為溫熱居多,中秋之後,涼燥偏多一點。“但是不能僅以中秋這個時節來劃分秋燥的溫涼之性,還得依靠舌相、脈相等具體表現來診斷。”吳斌解釋説,“溫燥一般表現為舌質偏紅、苔少,小便少,咳嗽痰少;涼燥則呈現舌質偏淡、苔白,咳嗽有痰。”

  在食物調理之前,一定要分清楚自己的症狀屬於哪一類秋燥。

  如果是溫燥的燥性,榴蓮等熱性水果最好不要食用。咖喱、西瓜,柿子、苦瓜、螃蟹等屬性寒涼,涼燥者不宜多食。

  肺喜清潤,蜂蜜、銀耳、百合、芡實等滋潤的食物比較適合這個季節食用,另外酸生津,秋季多吃一點酸味的食物,也對預防秋燥有一定的作用。辣椒、蔥、姜、蒜等辛辣食物則要少吃了。

  雨水降外燥,內燥卻難消

  今年秋季的雨水比往年多,面對這異於往年的涼爽氣候和濕潤的空氣,“秋燥”應該也不會再出現了吧。

  但是吳斌醫生卻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雨水增多,空氣比往年更加濕潤,氣候也更加涼爽,‘秋燥’的確會減少很多,但是並不意味著秋燥就不會出現了。”

  我們所説的溫燥、涼燥都是屬於外燥範圍,“身體內部臟腑功能失調也會有內燥産生,並且反映著人體臟腑的變化。”

  內燥最常見的表現為幹,不同地方的症狀則反映了不同部位的內燥,眼睛幹説明肝燥,大便幹則説明腸燥。

  便秘、以眼幹口乾為主要症狀的乾燥綜合徵都是內燥引起的常見疾病。

  對於內燥的調理,吳斌醫生為大家推薦了幾款潤燥的食物,“銀耳枸杞湯麥冬菊花茶以及貝母蒸梨都是比較好的降燥滋潤的飲食。”

  除了飲食方面的調理,在情緒方面也要注意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情。“秋季萬物凋敝,很容易讓人産生悲秋的情緒。“在中醫五行學説中,憂為肺之志,憂傷肺。而肺主氣,憂愁過度則會引起肺氣鬱滯不暢。所以一定要調節好心情,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