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聚焦新醫改

我國失能老人將突破4000萬 誰來照料臥床老人?

發佈時間: 2014-08-29 14:02:54   |  來源: 人民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我國養老護理員只是一個類似保姆的職業,而不是類似護士的職業。政府應加大養老護理員技術培訓力度,通過財政補貼、護理保險等方式提高其薪酬水準,使其安心為失能老人服務

  家裏老人患了重病,臥床不起,經常要住院檢查,在家也離不開人,時常陷入昏迷。為了照顧他,老伴、三名子女、孫子輪流在家看護,照顧老人生活起居,同時學習營養知識、護理知識,以及各類預防昏迷、急救辦法。

  老人生病後,家裏人成為“護士”,被迫學著照顧病人,類似現象很普遍。問題在於,這樣的“護士”不是真正的護士,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不懂得系統的醫學護理知識,不了解病人在病情每個發展階段的護理需求,全家經常為類似問題爭吵不休。想專門請護士到府護理,但沒有一家醫院提供這樣的服務,家政公司也沒有專業受訓的護理人員。想送老人到專門護理的醫院,也沒找到類似的機構。

  誰來照料臥床老人?對於未富先老的中國,這是橫亙在面前的“考題”。全國老齡辦發佈的數據稱,我國失能老人已超過3700萬,明年將突破4000萬,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也有幾千萬人。這些老人大部分患有疾病,生活上需要人照料,更需要有專業知識的護理人員對其進行疾病護理、康復訓練。目前,臥床老人普遍缺乏專業的護理照料。他們不可能長期住在醫院,一般養老院也不接收他們,大部分都住在家裏,靠子女照顧。失能空巢老人更可憐,只能靠老伴或靠社區、街坊鄰居來照料。

  筆者曾在一家養老公寓裏,目睹一名80多歲的老人照顧臥床老伴。老人的孩子在國外,已經空巢幾十年。十幾年前,老人把房子賣出去,住進了養老公寓,老伴一場大病後臥床不起,公寓養老護理員“不頂事”,老人只能勉力照料老伴。

  如此度晚年,確實讓人唏噓。研究顯示,專職照料病人的家屬,尤其是照料老年性癡呆患者的家屬,一半以上易出現精神問題。患病老人也不能得到專業護理和訓練,很可能耽誤病情。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失能老人最多的國家,而且數量仍在增長。政府和社會應給這些家庭提供支援,緩解其家庭壓力,如提供家庭醫生服務、到府護理服務、專門的養老護理醫院等。

  去年國務院頒布《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鼓勵發展“醫養結合”的養老産業。政府應制定更優惠的措施,引導社會資本舉辦此類養老機構。同時,在社區、農村全面開展家庭醫生服務,提供家庭病床服務,把醫療服務延伸到居民家裏。

  眼下,城市裏的老人空巢的已佔了一半,今後的空巢失能老人更多。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政府更應鼓勵非親屬照料服務,支援養老護理職業的發展。目前,我國養老護理員只是一個類似保姆的職業,而不是類似護士的職業,不僅人數少,而且技術水準不高,社會地位較低。政府應加大養老護理員技術培訓力度,通過財政補貼、護理保險等方式提高其薪酬水準,讓該職業更有“含金量”,使其安心為失能老人服務。

  再晚的晚年總要到來,每個人都必須面對。讓家裏的老人得到良好照料,讓未來的自己過得更有尊嚴,要靠政府、社會和個人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