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販血黑鏈:血販號稱月收入上萬
發佈時間: 2014-08-26 11:47:23 | 來源: 北京晨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保安得好處放任血販
事實上,“血販子”之所以能夠生存,主要就是利用了互助獻血的制度漏洞。所謂互助獻血,是指在血庫緊張的情況下,血液中心鼓勵家庭互助獻血者等量換血,不論血型是否相同,獻血後立即發給醫院等量的血液。家屬獻血後,可持獻血證到所在醫院,為病人換用所需的等量血。
記者致電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諮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北京市血液庫存比較緊張,夏季天氣炎熱,獻血的人比較少,血液不宜長期貯存,血小板最長保存5天,全血最長35天,供給不了大量的需求,醫生會動員擇期手術的患者的家屬、親友、所在單位以及社會互助獻血,互助獻血也是無償獻血的一種。首先保證臨床、瀕危重症患者以及産婦的用血,其次才是擇期手術的患者用血。
對於血販子的情況,紅十字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員説:“我們知道這種情況,已經向海澱區公安機關備案了,2月他們已經查了一批。在互助獻血的單子上我們會嚴格要求如實填寫與患者的關係,這些都是會存檔的。如需要的血液和獻血者的血型不符,可以向醫生申請調型。申請了之後獻的血血型不一致也可以的。”
然而8月15日上午,記者在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門口看到,車輛在進行入門登記時,“小寶”等幾個血販立刻湊上前去詢問:“要血嗎?”保安對此並不阻攔。而在血液中心二樓大廳內,記者與“歐陽”聊天時,另一名皮膚黝黑的保安走過來還悄悄提醒:“小點聲,免得被他們發現了。”記者詢問是怎麼回事,歐陽笑了笑説:“我們經常來,都混熟了,平時給他點充值卡,讓他放我們進來。”
專家説法
緣由:推廣互助獻血情勢所逼
市血液中心副主任王鴻捷告訴北京晨報記者,目前無償獻血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個人無償獻血,二是親屬間的互助獻血,三是團體獻血。
去年,原衛生部發佈了《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其中規定,醫院的臨床醫生在血液短缺的情況下,有義務向患者及其家屬宣傳及介紹“互助獻血”來作為血液供給不足時對於其他形式無償獻血的一個補充。
王鴻捷解釋説,之所以在近些年開始提倡互助獻血,是因為在我國剛剛實行《獻血法》的前十幾年,我國血液需求通過個人及團體獻血基本可以滿足,而在2009年之後,由於醫學發展及新農合的開展,病源大量增加,手術量劇增,用血量也隨之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只靠個人及團體無償獻血就不足以滿足需求,有時就會出現供血不足甚至短缺。因此,提倡互助獻血勢在必行。
漏洞:身份識別確存困難
王鴻捷坦言,事實上,在開展互助獻血之前包括北京在內的各省都曾做過評估,專家一致認為互助獻血會給不法分子帶來一個可鑽的空子。目前實際操作中,互助獻血的界定並非一定是家庭親屬間,戰友、同事、同學等社會成員都可以參與互助獻血。這樣一來身份識別確實存在困難。
王鴻捷告訴記者,根據規定,應由醫生審核互助獻血成員之間的關係。但是在實際中,醫生包括醫療機構甚至血液中心都沒有能力去審核獻血者與用血者兩人之間的關係。這種互助獻血中的血液交易現象不止北京有,在全國各地開展互助獻血的地方普遍存在。王鴻捷介紹,針對一些熟面孔的“血頭”,血液中心一直配合公安機關和刑警隊等在錄影取證。但是如果證據不充分,也就是説沒有抓到金錢交易的“現行”,公安機關也是沒有辦法對其採取措施的。
現狀:“缺血”其實是一種假像
王鴻捷解釋説,從庫存量上説,供給手術都沒有問題,但是不能保證所有手術都是當時要求當時就供血,大部分手術都可以擇期,但是醫生也不想等,患者也不想等,手術必須今天做。王鴻捷介紹,目前,本市醫院血庫的總庫存量應該在10000單位左右,血液中心給大的醫院一週送兩次血,都能保證手術血液供給。但是確實有醫生互助獻血的工作做得不細,醫生手術要血,由於血液存量再充足也總是有限的,輸血科要求可以擇期的手術等兩天排期,這時有些醫生就會立刻要病人家屬想辦法自助獻血,缺血的“假像”就這樣産生了。實際上如果從醫院到醫生個人每個環節都規範管理的話,互助獻血的比例可以壓得很低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