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醫改:醫院資訊共用要避免利益貓膩
發佈時間: 2014-08-26 08:00:57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資訊共用打破利益尋租空間
藍圖美好,路徑清晰,但目標實現的過程中仍然阻力重重。
要實現以電子病歷為中心的資訊化建設,首當其衝是消除數據私有化,讓以往掌握在醫院的就診資訊歸屬於患者個人,從週邊打破資訊壁壘。但這一改變會觸及到利益敏感問題。
“如果一家醫院的檢查報告可以通用,相當於掐掉了其他醫院的這部分收益來源。”廖新波分析,資訊公開不僅會削減原有收入來源,還會讓“貓膩”無處可藏,“一旦醫院與藥廠、設備開發商之間有牟利行為,將被一目了然。”
資訊公開使醫院無論在經營還是診療方面都沒有作假的縫隙,因為數據就是“呈堂證供”。
廖新波進一步透露,目前被採用的資訊化系統沒有一家獲得過認證,“以誰為標準來統一,又會産生利益尋租空間。”
即便醫院願意將數據拿出來分享,統一網路也搭建起來,在後續監管中,如何確保數據的安全性,使其不被任意複製和修改,都是需要面臨的問題。“如果一份數據不能保證真實性,那麼資訊化就失去意義了。”
以上幾個問題,廖新波認為只有靠行政干預才能解決,“推動力在政府,只有政府能干預市場,醫改首要考核的就是政府。”
移動醫療顛覆服務模式
廖新波認為,資訊化建設雖然遭遇重重圍困,卻是勢不可擋。從行業趨勢來看,醫院之間資訊互相聯通且對外開放,會建構起醫療行業的“大數據”,並掀動起移動醫療熱潮,促進健康産業發展。
“資訊化建設將顛覆傳統的就醫方式。”廖新波表示,大數據的到來,將會使人們從有病才去醫院變為隨時檢測預防,並催生從事健康諮詢服務的“網路全科醫生”這一職業。
廖新波在兩年前就提出過“網路問病”的構想,以此作為解決“看病難”的策略。他解釋,網路全科醫生簡單來説就是家庭醫生+網路醫生。“一對一服務的醫生可以在QQ群,微信群,或者APP上分管一批用戶,隨時追蹤他們的情況。”與過去不同的是,資訊化發展到現在,削減了醫務人員的重復勞力,一定程度使其獲得解放,客觀上為多點執業創造了條件。“醫師多點執業,不妨先從移動端展開。”
廖新波認為,大數據時代的醫療優勢在於“個體化”服務:一個人連續的數據收集起來便是一個“大樣本”。患者將醫院開放的電子病歷,由可穿戴設備蒐集到的數據結果發送給網路醫生,或者上傳到“雲端”,由“解讀者”對數據進行分析判斷,提示用戶存在哪些健康隱患,給出忠告建議。“這種服務必須是快捷、準確的。移動醫療,服務是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