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聚焦新醫改

浙江醫改 享受大醫院待遇越來越方便

發佈時間: 2014-08-25 11:21:45   |  來源: 錢江晚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葉醫生,下星期我要到你這裡做手術了。”浙大一院神經外科主治醫生葉科,前天又接到了患者老吳的電話預約。今年3月31日,葉科和另外15名同事由浙大一院選派,前往三門縣人民醫院擔任駐地醫生,為當地人看病。這家縣醫院已成為浙大一院三門分院,老吳就是葉科在三門的病人。

  現在,結束為期4個月的駐地,葉科回到浙大一院,由另一批同事趕赴三門,而因為轉診制度的方便,老吳在下周將到浙大一院做顱骨修補手術。

  對於老吳這樣的病人來説,省級醫療資源來到縣級醫院,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升級了的醫療服務,更重要的是,他能比過去更方便地轉診到浙大一院。

  最通暢的轉診——

  縣裏建檔後直送省級大醫院

  “老吳因為車禍腦外傷,手術是我做的,不過他手術後有尿崩的情況,而且心情煩躁,在三門分院,治療尿崩的藥比較少,最理想的方法就是轉診到大醫院。”葉科告訴錢江晚報記者,不過在醫療資源下沉這件事啟動之前,老吳想到浙大一院看病不是件容易事。

  和任何一個外地病人一樣,首先,老吳要坐三個半小時的車從三門趕到杭州,到了大醫院後,還得在門診掛號,拿著自己的病例、相關説明、片子給神經外科醫生看,這樣的症狀如果要做手術,還得等著有床位,“至少要等一個禮拜時間。”

  因為兩家醫院這樣緊密的醫療合作,現在老吳轉診就不需要這麼麻煩了,“老吳至少省了排隊掛號的時間,有床位了能馬上通知他。”葉科説。

  2013年初,浙江省委常委會研究並作出推進“城市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重要決策,實施一年多來成效明顯,截止2014年6月底,全省範圍內與省級醫院實行緊密型合作辦醫的縣級醫院達到28家,與市級醫院實行緊密型合作辦醫的縣級醫院達到19家。

  這麼多大醫院到縣裏開分院,讓生活在縣城的人在看病問題上省了很多煩惱,大家對縣醫院比過去信任多了。與2011年比,與大城市醫院合作的縣級醫院2013年業務總收入增加了78.69%,門急診人次增加了50.35%,出院人次增加了90.14%,手術臺次增加了35.23%。

  最幸運的患者——

  在縣醫院就處理了危險腫瘤

  如果評比醫療資源下沉最幸運的受益者,可能要算三門縣花橋鎮55歲的王順和。

  今年6月份,王順和遭遇了一場車禍,被120救護車緊急送往三門縣人民醫院。由於腦部受碰撞外傷,院方對其進行了腦CT檢查,誰想到這一查,竟然查出了另外一個大問題。

  “他身體很好,從來沒什麼毛病,所以以前沒有做過體檢。”王順和的兒子説,父親仗著不錯的身體條件,沒有把體檢當一回事,而這次因為車禍而起的CT檢查,發現腦部有一塊陰影很讓人擔心。

  “這個病人因為是車禍引發外傷,車禍造成的腦外傷並不嚴重,不過我們檢查發現他鞍區有一個佔位。”為他做檢查的醫生馬躍輝,是浙大一院神經外科主任醫生,當時正在三門縣人民醫院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技術指導。

  經過醫院的會診,馬躍輝斷定王順和頭部的陰影是垂體瘤,雖然屬於良性腫瘤,但由於發病時間過久,腫瘤已經大得驚人。

  “這個腫塊已經達到1.3釐米,超過一個釐米就是大線瘤,它已經緊貼視神經。”馬躍輝説,如果腫瘤不摘除,它還會進一步變大,到時候視野受損,眼睛都看不見東西,還會失眠。“那時候再做手術就太遲了。”

  如果這次檢測再提早一個月發生,王順和可能還不會有這樣順利的檢測以及之後的手術。現在,不僅發現了危險的腫瘤,更重要的是,因為浙大一院醫生在場,這樣的手術也能在縣醫院完成了。

  在王順和被送到醫院前不久,縣醫院剛剛買了一台手術顯微鏡,“在浙大一院的神經外科,手術顯微鏡是一個標配,但三門縣醫院還是第一台。” 經驗豐富的馬躍輝主刀為王順做手術。

  “他這個位置的腫瘤,以前都是從腦袋額部以上開刀做進去的,手術就很慢,現在是從鼻子進去的,這個位置很近,鼻子一直到這裡,然後把骨頭咬開點,這個腫瘤就挖掉了。”三門縣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王端步説,他很明白新的設備以及浙大一院的醫生,為縣醫院帶來了完全不同的手術操作手法。

  1個小時20分鐘手術後,王順和的腦部腫瘤被順便摘除。

  這個手術過去在縣醫院沒法進行,而他卻在這裡接受了和浙大一院一樣的手術。馬躍輝説,從儀器設備引進之後的一年時間裏,分院的醫生基本就能成熟掌握新設備的手術技能,縣醫院和省醫院在設備、技術上的差距,也會因為這樣的合作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