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心腦血管

腦血管病人脾氣大怎麼辦?

發佈時間: 2014-08-24 09:56:11   |  來源: 東方網   |  責任編輯: 郭洪濤

  許多人,尤其是60~70歲以上的老年人,往往對高血壓不夠重視,因為高血壓病 症狀輕,經休息後能緩解;而且許多人誤認為老年人血壓高點沒關係,因而也不服藥 控制血壓、不改變生活方式(如增運動、減體重、限酒戒煙、低鹽、低脂飲食等)和不注意調節情緒,以致于病情不斷加重而誘發腦血管栓塞、腦出血等腦血管疾 病。這類疾病不僅發病急,症狀明顯,嚴重的還可威脅患者的生命。此時,患者一反 過去對疾病不在乎、無所謂的平靜態度,而變得急躁不安。當病情轉入慢性後,一些 患者在生活功能與社會功能受限制後,稍不如意,則認為是被人嫌棄,表現得極為敏 感、多疑、易激惹、抑鬱,使家人感到很難伺候。目前,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 升,如何使這類患者的軀體、心理康復、社會適應能力良好,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

  腦血管病人康復要有藥物治療、認知治療和行為治療(運動、飲食、放鬆)共同進行,而且需要醫生、患者及家屬三方面協作。在如何協調腦血管病患者與家人的關係方面,應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一、改變認識,適應生活的變化,人人都希望自己與家人健康,而現實卻難盡人意。腦血管病人發病嚴重時,需要人照料,這會使家人的工作受到影響,隨即減少經濟收入,患者的脾氣又變得暴躁,這令一些家人感到照顧患者是件令人頭痛的事 。而那些生活態度積極,能主動了解如何照料腦血管病人的飲食起居、康復知識的人,則會主動協助患者康復。

  二、穩定情緒,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腦血管病後遺的功能障礙使人很難堪。如此境遇造成人情緒波動是可以理解的。加之 人人都有工作與參與社會活動的願望,一旦生病,人們則要遠離外面精彩世界,內心的 失落感增強,也使老年朋友感到煩躁,也好發脾氣。許多人認為自己有病,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甚至認為自己發脾氣的對象都是應該照顧自己、聽自己命令的人,一旦他們不能滿足自己的願望,則大發雷霆,這是錯誤的認識。若雙方都能為對方考慮 ,年輕人多體諒老人需要親情與生活幫助;老年人多放手,得糊塗處且糊塗,而不是 獨斷專行,那麼“久病床前無孝子”的狀況是可以改善的。從心理生理學的研究來 看,當你不高興、想發怒時,若能面部做出微笑的動作,怒氣會減輕許多,這就是心理 與生理可互為影響的結果。你不妨試一下,能避免不少衝突。

  三、患者要有品質地生活,腦血管病患者在戰勝了急性死亡威脅後,是整天怕 再犯病,這也不收敢動,那也不敢吃,委屈地為保命而生活好呢?還是科學地、樂觀地 對待疾病,使余生不管有多久,都能活得有價值,自己滿意,周圍人也舒暢好呢?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人對“好死不如賴活著”持有不同意見,在對醫療效果的評價上也 增加了“生活品質”的內容。而要達此目的,必須在積極遵從醫囑治療的同時戰勝 自己,才能戰勝疾病。患者還應學會改變易緊張、易發怒、以自我為中心思考問題的 作法,學會體諒別人,懂得人體功能“用進廢退”的則,在生活起居中多訓練自理 能力。自強不息、循序漸進是成功的要訣,在疾病的治療中也同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