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挨打邊救人”化解不了醫患矛盾
發佈時間: 2014-08-22 10:42:21 | 來源: 金黔線上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8月18日淩晨,三亞市人民醫院外科醫生王錫雄在搶救受傷女子時,遭遇一名陌生男子暴力阻撓、毆打,王錫雄在遇襲時仍不放棄搶救,病人最終獲救。記者從醫院處了解到,王錫雄已入住醫院的病房查看傷情。有人評價,他的行為讓人重拾對醫生的信任和尊敬。他説,社會上有很多人不太理解醫生這個行業,真的希望患者和家屬能給以更大的寬容。(8月21日《新京報》)
邊挨打邊救人,王錫雄不僅完成了救死扶傷的責任,還形塑了“為了救人不顧個人安危”的勇者形象。王錫雄之類的少數醫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變人們對醫生群體的印象。但這些感人行為只能讓人們相信醫生群體裏也有好人,沒法讓人信任所有的醫生。
王錫雄不是第一次受傷,他勸人們寬容醫生。一個社會離不開醫院,醫生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職業,尊重與寬容醫生並非王錫雄一人的呼籲。但剖析醫患矛盾根源之後,就會明白這樣的呼籲以及王錫雄式的悲情,沒法化解醫患矛盾。
打傷患者的男子,為何要打醫生? 王錫雄推斷,“見我們搶救,覺得我們小題大做,可能也怕承擔責任吧”。患者轉到搶救室,從醫療成本和法律責任來説,都要增加,不相信醫生的情況下就會阻止救人,甚至毆打醫生。如果相信醫生不會小題大做,不會小病當大病醫,就會相信患者的病情真的危急,從而希望醫生盡力搶救。王錫雄被打,根本原因是醫生失去了信任。
不止是一個人會懷疑醫生把患者身體當做賺錢的工具,背後原因有二:醫生群體的道德形象嚴重坍塌;一般大眾與醫生之間掌握的資訊嚴重不對等。廣東一家民營社區醫院,醫生每次診斷病情的時間長達30分鐘,除了斷病還向患者解釋簡單的醫理。這就縮小了患者與醫生之間的資訊隔閡,所以醫患關係良好,但這種模式沒法在三甲大醫院複製,就診人數太多。深層次原因是醫療資源分佈不均衡,導致大醫院患者過於集中。
雖然包括媒體在內,有時會錯怪醫生,事後證明醫生是清白的,但是,醫生把病人身體當做賺錢的工具,從而過度醫療的現象,從目前來看是不可能滅絕的。即使少數醫生用良知和勇敢演繹“邊挨打邊救人”的悲情,也只能讓人們看到醫生群體善良的一面,不善良的一面並沒有消除。原因是醫療市場體制,決定醫院和醫生難以改變逐利的角色,而醫生憑藉專業知識,在和患者做“生意”時,宰一把實在太容易,這就決定醫生群體形象重塑不起來。
邊挨打邊救人的王錫雄,讓人感動。然而,恐怕王錫雄本人都不敢説,往後的日子裏,醫生宰病人的事情不會發生,那麼,醫患之間的信任就沒法建立,矛盾將會繼續存在。看得出來,不少醫生都很想化解醫患矛盾,但僅靠醫生個體的努力是難以治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