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風邪”疾病
發佈時間: 2014-08-22 10:34:58 | 來源: 中國甘肅網 | 責任編輯: 郭洪濤
“多風”的春季已悄然來臨,風為春季的主氣,但當其太過、不及時,四季均可使人患病。一般入春後,南京市中醫院接診多例患者,有三大類患者為數最多。一為咳嗽,二為眩暈,三為感冒。而這三類疾病根據中醫理論應當辨證論治。
一般來説,可將咳嗽分為風熱、風寒兩型,如未得到積極治療,或體質較弱者遷延不愈,還可進一步發展為溫病(風溫),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急慢性支氣管炎及肺炎。風寒咳嗽主要症狀為咳嗽聲重,咽癢,咯痰稀薄色白,常伴有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痛,還可伴惡寒發熱,治療上以疏風散寒,宣肺止咳為原則;風熱咳嗽患者一般咳嗽較劇,咽喉乾燥疼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色黃,易汗出,常伴有流黃涕,口渴,頭痛,身熱,肢體酸痛等症狀,當用疏風清熱,宣肺止咳之法。至於風溫一型,常可見咳嗽氣粗,喉中可有痰聲,痰多粘稠色黃,咯吐不爽,面紅,或有身熱,胸脅脹滿,便秘,苔黃膩。中藥可用葦莖湯等,兼有表證者亦可用桑菊飲、銀翹散加減。
眩暈又多見風陽或風痰上擾清空兩型,風陽者臨床常見眩暈,耳鳴,頭脹痛,目赤,目脹,口苦,失眠多夢,面紅,急躁易怒,可用平肝息風法;風痰上擾者可見眩暈,頭重昏蒙,或伴視物旋轉,胸悶,飲食不香,嗜睡,苔白膩,臨床運用化痰息風等法,也可獲得明顯改善。
感冒也是“多風”季節的多發病。春季常見感冒醫以祛風散寒為治療原則,一般選用荊防敗毒湯;風熱感冒可見身熱較重,微惡風,汗泄不暢,頭脹痛,咳嗽,咯黃痰,咽燥,咽喉紅腫,鼻塞流黃涕,口乾,治療以辛涼解表疏風清熱為治療原則,常選銀翹散為主方;時行感冒,時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時期發病人數劇增,且病症相似,多突然起病,惡寒、高熱、周身酸痛、疲乏無力,病情較一般感冒重,相當於西醫説的流行性感冒。時行感冒易發生傳變,入裏化熱,繼發或合併其他病變,具有廣泛的流行性和傳染性,治療應遵從中醫溫熱病的原則,解表同時應加以清熱解毒之法,常用中藥有大青葉、板藍根、連翹等。同時注意解表時慎防傷陰液。
由此可見,中醫診病,強調人與自然的關係,謂之“天人相應”,若氣候劇變超過了人的適應能力,或人的適應能力下降時,就不免要發生疾病。春季多風,在五行屬木,在五臟屬肝,所以要順應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風邪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