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肖鳴:醫改缺乏整體推進 多點執業切勿亂來
發佈時間: 2014-08-19 08:03:16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編者按:作為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部分,公立醫院改革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14年醫改的任務之一,就是以公立醫院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醫改。人民網開展“公立醫院改革如何改”系列訪談,邀請業內有識之士做客直播間,共議醫改大計,為公立醫院改革出謀劃策。
人民網北京8月19日電 (記者趙敬菡)新醫改五年來取得了巨大成就,公立醫院改革進入深水區後進展緩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陳肖鳴認為,醫改仍缺乏整體推進,需要常設機構進行協調安排。
只推局部
缺乏整體設計推進
“目標清晰:給老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原則清晰:政府主導、市場機制;路徑清晰:管辦分開、醫藥分開、多點執業、社會辦醫等。那麼,2009年我們開始新的醫改,為什麼公立醫院改革是進展最緩慢的?”陳肖鳴認為,之所以醫改進展緩慢,缺乏頂層設計,沒有整體推進是一個重要原因。“由於缺乏整體的設計,各地改革都是注重一個突破點,而在其他部分沒有跟進,導致優點不能完全顯示,反而暴露了不適用的地方。這會讓人對於醫改的舉措産生懷疑,甚至對醫改失去信心。”
例如,醫保的改革涉及收費標準和政府投入,這決定著看病的價格。如果只推進某一項改革,就會出現一些問題。又如,醫改提出管辦分開,實行理事會下的院長負責制。理事會和黨委是什麼關係?理事會的職責是什麼?“這些都沒有闡述清楚,所以造成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陳肖鳴説,這些問題都制約著醫改的推進。
此外,和很多國企和國有的單位一樣,醫院內部的人事制度和運作機制,也是改革的難點。
循序漸進
醫改需要常設機構
陳肖鳴認為,公立醫院的改革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不是某一點,所以需要整體的設計。而一個有力的改革機構是必需的。
“現在醫改還是缺乏所有機構的主導。各地各級政府都有醫改的領導小組,但這個小組不是常設機構。由衛生行政部門來主導改革,實際上他們的人力是有限的,機構的力量也是有限的。而公立醫院所面臨的問題,憑藉這樣一個機構,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機構來推進,是很困難的。”陳肖鳴説。
對此,他建議,建立常設的醫改機構。“這個機構之上建立理事會,由涉及醫院的部門或者社會人來組成,比如衛生、物價、醫保、人事、組織部門,一些院長們,還有人大、政協等。這樣綜合起來,形成合力。公立醫院改革也不是説今天開始一下子就把它改好了,它是循序漸進的。改革過程中間會碰到很多問題,要及時地作出反饋和研究。因此,需要由一個常設機構來推動,協調各個部門,及時地應對問題,逐步把改革推向深入。”
解放醫生
多點執業不能亂來
“醫生多點執業,如果做成了,就是人事制度的巨大突破。但是不能亂來,要有長期的安排。”陳肖鳴説。
近期,北京市出臺新政策,醫生多點執業,不再需要徵得所在醫院的許可。對此,陳肖鳴説:“很多人把多點執業作為現階段衝擊大型公立院對人才壟斷的一個手段,我覺得很難推進。在公立醫院8小時工作制,這個時間又到別的醫院執業,勞動制度怎麼執行?那就是亂來了,沒有制度了,醫院不願意。”
他強調,使醫生變成社會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長期的制度安排。同時,他也指出了多點執業可能引發的人才問題。“有人認為,放開多點執業,公立醫院醫生都跑到民營醫院去了,我覺得不一定。反過來,民營醫院的醫生也會嚮往大醫院,還可能造成大醫院的人才虹吸。”
醫生在整個醫院的改革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醫生多點執業是改革的難點,也是突破點。醫生可以是自由的,但也應該得到管理。陳肖鳴認為:“必須要有醫生的管理部門和護士的管理部門,如果只有鼓勵,沒有制約,這個制度是很可怕的。任何一個方案忽視了醫生的激勵和制約機制,這個方案是不會成功的。”
?而在當前資訊化條件下,建立對醫生的管理和考核機制是可行的。“在一個管理下,執行國家主導、市場機制,也就是在法律規定的範圍之內,你不可以違反法律,自由地執業,包括醫生、護士的管理。”陳肖鳴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