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健康幫能量

“愛心銀行”基金點亮貧困學子求學路

發佈時間: 2014-08-18 08:23:11   |  來源: 中國日報   |  責任編輯: 郭洪濤

  走進潼南中學校門,一眼就能望見花團錦簇著的校訓石,上面鐫刻著筆力遒勁的八個大字—立志、修身、成才、報國。始創于清道光13年(1833年)的潼南中學至今已有181年辦學歷史。近年來,潼南中學以校訓為載體,以“愛心銀行”、“與書交友”等活動為切入點,在校園內深入開展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

  “愛心銀行”助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

  從最初的“助貧基金會”發展到現在的“愛心銀行”基金會,自1998年以來,潼南中學“愛心銀行”基金共收到全校學生捐款近50萬元,幫助該校上千名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

  “如果沒有"愛心銀行"對我兒子提供的幫助,我兒子就沒有機會讀大學,也不可能後來當上公務員。"愛心銀行"讓我們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提起潼南中學的“愛心銀行”,潼南中學高2007級學生陳林的父親陳初國感激不已。

  2006年,陳林的母親得了一場重病,高昂的醫藥費讓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當時的陳林還想到了輟學。學校領導和老師在了解到他的情況後,每學期從“愛心銀行”拿出五百元資助他上學,並減免了陳林的學雜費,幫助這位品學兼優的學生圓了大學夢。2011年,陳林大學畢業後,作為選調生在潼南縣壽橋鎮政府工作。

  通過“愛心銀行”得到幫助的並非陳林一人。像這樣的例子,在潼南中學還有很多。

  “十多年來,學校團委倡議全校學生"愛心助貧",號召每一個同學自覺、自願節約一天的、一週的、一個月的零花錢捐助到"愛心銀行"基金會。志願隊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用基金會的捐助款資助貧困學生,直至這些學生完成學業,走向社會。”潼南中學副校長唐東華介紹,這些曾被資助過的學生,進入社會工作後,也會將自己的愛心通過“愛心銀行”傳遞給其他需要幫助的同學,學生們用自己的愛心捐贈行為,為他人點亮前方的求學道路。

  打造書香校園培養文學新秀

  為了傳承“立志、修身、成才、報國”的校訓,潼南中學于1984年成立了《鑒苑》文學社,以“培養文學新秀,精心為國育才”為辦社宗旨,組建了影評、詩歌、散文、美術、攝影等小組。30年來,文學社共出期刊200余期,詩歌專輯兩本,培育出了周重陽、米麗娟、魏曉東等一大批文學新人。

  “為了給文學愛好者提供練筆和展示才華的平臺,學校每年出資5萬餘元辦起了《潼南中學報》和《校園詩刊》,主要刊發學生和老師課餘創作的文學作品。”唐東華説,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準,學校每週還會安排一節寫作指導課,由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解決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學校還提倡學生"與書交友",著力提升學生整體綜合素質。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學校每學期都將舉辦作文大賽,提供一個給學生展示寫作水準的平臺。”唐東華説。

  據悉,由於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卓有成效,2006年潼南中學被重慶市作家協會授予“文學校園”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