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醫患關係

漫畫是醫患間的柔性連接

發佈時間: 2014-08-12 09:50:03   |  來源: 新民晚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何義舟一米八的大高個,濃眉大眼,在昭通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再忙也總是一副笑呵呵的模樣。

  因為沒架子又顯年輕,很多病人把他當成是實習生,呼來喚去他也從不拒絕,與他漫畫中的二師兄形象頗為吻合。其實,他是一位在肝移植領域非常出色的年輕醫生,已經是一個6歲男孩的父親。

  被中山醫院派到地震災區後創作療傷漫畫,是他一直以來探索用漫畫溝通醫患關係的延續。

  記者:上海醫療隊在昭通每天工作到半夜,這些給地震傷童的漫畫你是在什麼時候畫的?

  何:我隨身都會帶一支筆和幾張A4紙,今天(8月7日)又買了500張紙。幾分鐘的間隙就能畫,快的十幾秒鐘就畫好。因為是在紙上隨手畫,所以品質肯定沒法和平時用電腦相比,不過也受到好評。

  記者:很多人都好奇,你是專業學過美術嗎?

  何:完全是業餘愛好,我小時候的美術成績很差,但很喜歡漫畫,課餘時間翻幾頁漫畫,一開始喜歡蔡志忠的畫,後來喜歡豐子愷的畫,都是那些詼諧犀利的漫畫。

  記者:最開始畫漫畫是什麼時候?

  何:2001年我考取廣東醫學院肝膽外科專業,師從劉維藩教授攻讀碩士學位。感動於劉老師的豪爽和對學生的愛護,我想為他做點什麼。不知從哪兒來了靈感,拿起筆畫起小漫畫。畫完後送給劉老師,他每次看到漫畫都會心一笑。我讀了三年碩士也畫了三年漫畫,一點點進步。

  記者:很多讀者和網友都評價你的漫畫有豐子愷的風格。

  何:我不可能和這樣的大師相比,不過確實很欣賞他的風格。業餘時間我經常去陜西南路的豐子愷舊居,先生的漫畫多為人們日常生活情景,又具有人情世故與動人情趣。我把豐子愷先生所有的漫畫作品幾乎都臨摹了好幾遍。

  記者:你的漫畫在《健康報》《中山醫院報》連載,聽説同行都很喜歡。

  何:確實有很多人喜歡“二師兄”的系列漫畫,連醫院理髮室的師傅都會招呼我“二師兄來了”。我想主要是因為“二師兄”和“琦一刀”這兩個醫生的形象,引起很多同行的共鳴。比如“琦一刀”是個剛畢業、血氣方剛的外科醫生,就像很多剛進入工作崗位的青年醫生,他夢想成為“一把刀”,但緊張的醫患關係、高壓的競爭態勢,使這條夢想之路多有險峻。雖然屢遭險惡,但“琦一刀”始終秉持夢想,從不輕言放棄。

  記者:漫畫中“二師兄”是你嗎?

  何:不一定,我筆下的“二師兄”為人憨厚,是臨床好手但又不像“猴哥”特別機靈,能寫許多SCI論文。不過“師傅”和“猴哥”不在家時,“二師兄”還能帶上“沙師弟”,將臨床任務搞定。

  記者:聽説現在中山醫院的宣傳欄裏經常能看到你的畫。

  何:樊嘉教授和周儉教授都對我用漫畫普及醫學常識很支援,那些進行肝移植後能下床活動的病人,來到宣傳欄前,看看這些生動的漫畫,既長知識又添樂趣。

  記者:今年你的《漫畫肝癌》申請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普項目,請介紹一下經過?

  何:我一直在做用漫畫來普及醫學知識的努力,我為樊嘉教授等主編的《實用肝移植300問》一書繪製了包括適應症、移植技術、肝移植受者自我護理和術後康復等一系列漫畫。有些患者本來連肝在哪都不知道,看了漫畫後一目了然。今年,我想能否以《漫畫肝癌》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普項目,結果成功了。

  記者:《漫畫肝癌》項目申請獲批之後,會如何實施?

  何:《漫畫肝癌》是以漫畫形式向大眾解釋肝癌的病因、預防、診斷、治療等知識,把最新的科研成果介紹給老百姓,把深奧的醫學知識簡明地科普,讓大家意識到“預防為主,早診斷、早治療”,從而降低我國肝硬化、肝癌的發生率。

  記者:你一直想用漫畫溝通醫患關係,何時開始有這樣的想法?

  何:其實國外早就有權威的醫學專家做過這類題目的SCI論文,用漫畫與患者溝通。漫畫是一种醫學專業領域與普通公眾之間很好的溝通工具。我認為醫生要有點兒人文氣息,這樣才能更好體味與生命打交道的職業,畫漫畫或許就是一种醫患之間很好的人文溝通。

  記者:讀者和網友通過什麼途徑能看到你的漫畫?

  何:加我的微信公眾號——小大夫漫畫或者微信號zhongshanbajie,其中“請尊重護士”“萬能的護士”在微信閱讀量三天破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