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時令健康

夏季保護好你的胃

發佈時間: 2014-08-04 09:28:11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夏季歷來都是腸胃疾病的高發時期。不少人因夏季飲食不當,或習慣於猛吃冰涼食物而導致腸胃道疾病高發。杭州江南胃膽病研究所所長王來法醫師提醒大家: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炎炎夏日,要特別注意保護好你的胃,切莫貪食冰冷食物,否則,胃腸病很容易找上你。胃腸本來就不好的,更要注意飲食安全,防止舊病“秋後算帳”。

  身體好壞,誰説了算

  明代著名醫學家張景岳提出“養生要以脾胃為先”,他把脾胃稱為身體健康的基礎和軸心。脾是先天之本,主升;胃是後天之本,主降。脾胃不好,百病叢生。脾胃失司,諸病遂現。長期脾胃功能障礙,容易引起貧血、肝病、腎病,導致免疫功能下降、造血功能下降。《慎齋遺書》有言:“脾胃一傷,四臟皆無生氣。”脾胃不好,很多病都會隨之而來。所以,很多中醫醫生在治病時,都會從脾胃下手,調好了脾胃,甚至連身體五臟六腑的問題有時都能不治而愈。

  比如骨折的血腫,胃氣好的人,消失得快;胃氣差的人,消失得慢。再比如説腫瘤病人,通常因為胃口不開、胃氣虛弱,導致厭食和營養不良,抵抗能力下降。很多病人,就是因為胃病胃口不好或消化吸收不好,而久治不愈或疾病惡化。

  王來法醫師説:“中醫講養胃通肝,生氣傷胃。養胃可以通肝氣,調節人的情緒。胃一有病,整個身體都會覺得虛弱,心情也好不起來,正是‘胃不和則寢不安’。反過來,中醫五行學説裏,肝屬木,脾胃屬土,木是克土的,常常生氣,心情煩躁就會導致肝受損,從而也影響了胃的健康。有肝病的人,要注意養胃,因為固好胃氣後,肝病就不容易發展。腫瘤病人常厭食,吃不下飯,導致營養不良,這個時候,必須護好脾胃,提升胃氣,以便能吸收更多的營養康復能量。

  脾胃,身體的軸心

  李東垣是中國醫學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醫“脾胃學説”的創始人,他十分強調脾胃的重要作用,因為在五行當中,脾胃屬於中央土,因此他的學説也被稱作“補土派”。李東垣脾胃論的核心是:“脾胃內傷,百病由生。”這與《黃帝內經》中講到的“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的論點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十分強調胃氣的作用。

  王醫師説:“脾胃是健康的根”,脾胃除了對身體五臟的作用和影響之外,還會影響到睡眠和人的精神狀態等方面。古語講“胃不和,臥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品質也會降低,出現入睡困難、驚醒、多夢等問題。另外,脾胃運化失常,容易導致健忘、心慌、反應遲鈍等。相反,脾胃健運,能讓大腦得到滋養,就會神清氣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

  如果脾胃健運,就能讓身體氣血充足,保證各個器官有條不紊地工作,更重要的是,脾胃好還能長壽。國外有一項針對老年病人的研究發現,脾胃健康、胃口好的老人,死亡風險更低。

  伏天護脾胃,苦夏不苦

  王來法醫師提醒:“脾喜歡燥,不喜歡濕;胃喜歡規律,討厭刺激,但壓力大、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喝酒、暴飲暴食、愛吃冰冷、吃腌制食物、久坐少動、焦慮緊張……種種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讓原本脆弱的脾胃更不堪重負。中醫認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濕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脾,而現代人大多都存在‘脾濕’問題。”

  作為生命健康的基礎,脾胃一直都在辛苦地為我們工作,因此,一年四季我們都需要呵護它們,尤其是夏季。這是因為,在中醫理論裏,脾與四時之長夏相應,是養脾胃的好時機。另外,夏天氣溫高,氣候濕熱,人們容易出汗,損耗了大量體液和營養物質,適合養脾除濕。但養脾胃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需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和保健常識。

  規律飲食、定時定量、細嚼慢咽,這是保養脾胃的第一步,特別是胃本來就不好的人,更要少吃辛辣、刺激以及生冷食物。另外,要注意定時吃飯,不要狼吞虎咽,更不要站著或邊走邊吃,吃飯時不要討論問題或爭吵。還有一些簡單有效的保健方法,如揉鼻頭,每次揉鼻頭20分鐘左右,能改善胃脹氣等症狀。按摩足三里:足三里(膝眼直下3寸處)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調中理氣、導滯通絡,適用於各種類型的脾胃病變。

  王醫師最後提醒説,有些人得了胃病,也不重視,總以為十人九胃病,不用治。其實這是錯誤的。俗話説:“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這就是説,得了胃病,特別是萎縮性胃炎,一定要重視治療和調養,不管不顧,時間長了,極有可能惡變。中草藥具有健脾補胃、疏肝利氣、清熱解毒、消積祛瘀、增補氣血、抗惡變防惡變等功效,可以起到扶正祛邪、攻補兼施,標本兼顧的作用,對治療胃病,特別是萎縮性胃炎會有比較好的作用。中醫講究的是辨證施治,標本兼治。中醫師在治療胃病時,會針對每個人的不同症狀,單獨開一隻適合他的藥方,因人而異,辨證施治,更合理,也更全面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