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體”構建新時期和諧醫患關係
發佈時間: 2014-07-30 14:50:27 | 來源: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醫患關係是醫務人員與病人在醫療過程中産生的特定醫治關係,是醫療人際關係中的關鍵。近年來,醫患糾紛問題呈日益遞增趨勢,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突出社會問題之一。為調查了解廣西醫患糾紛問題現狀,分析醫患矛盾産生的原因,自治區科協組織廣西醫患糾紛問題現狀調查分析及緩解對策課題組進行了調查研究,提出了病人、醫院、社會、政府是影響醫患關係的“四因素”,並基於這一分析提出現階段減少醫患糾紛、緩解醫患矛盾“四位一體”對策措施。
一、廣西醫患糾紛問題誘發因素分析
近年來,醫患糾紛已成為社會的熱點與焦點,醫患矛盾日趨尖銳,對立情緒加劇,現狀堪憂。據課題組2013年5-10月走訪調研區內5家法院和32家醫院,通過查閱1500余份病歷及法院庭審案卷,回收分析340份調查問卷髮現,當前廣西醫患關係與醫療糾紛總體情況及誘發過激因素情況與全國類似,現狀不容樂觀。調研發現,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涉及病人、醫院、社會、政府等四個方面原因。
病人方面。患者對現在的醫療服務、醫療技術水準寄予很高的期望,都想花少錢看好病、花了錢一定要看好病。而現階段的醫療保障體系尚不健全,醫保政策的制定缺乏靈活性,尚未真正解決參保人員就醫難、看病貴的問題,醫療技術與醫學水準也難以滿足患者對治療結果的期望值,這是導致醫患關係緊張的重要因素。
醫院方面。由於醫院的規模及管理技術水準參差不齊,加上政府投入與監管不到位,導致部分醫院醫療技術滯後、管理水準不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醫患矛盾發生的機率。特別是隨著基層醫院的業務量不斷增加,而醫療技術滯後,醫療品質及管理水準不高,導致醫療不良事件、醫療損害事件和醫療事故不斷增加,使基層醫院尤其是鄉鎮衛生院,成為醫患衝突新的“災區”。
社會方面。一些媒體對發生在醫患之間某些不可避免的糾紛和矛盾,連篇累牘地進行炒作、曝光,特別是一些網路媒體進行偏離事實、不切實際的不客觀報道和宣傳,導致民眾産生對醫院的不信任,導致社會出現“憎醫”心態,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醫患矛盾,有意無意地促使了醫療糾紛的發生,對醫患矛盾的升級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政府方面。在我區的醫患糾紛中,司法及政府的介入不及時是較為突出的現象。政府責任的缺位,導致發生醫鬧和暴力傷醫事件時,無法得到正確有效的處置。而對醫鬧和暴力傷醫事件處置不力,又助長類似事件的再度發生。
二、廣西緩解醫患矛盾的對策及建議
普及醫學及法律知識,喚起患者理解包容。基於技術崇拜的醫患關係是脆弱不堪的。必須加大醫學知識普及力度,使患者對“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有科學認識,正確了解疾病規律,科學防治。找回社會對“白衣天使”的口碑,贏得患者對醫生的理解和認同,贏得社會對醫生的尊重和關愛。同時,加大普法教育,使民眾學法、懂法、知法、守法,用法律途徑解決醫患糾紛。
加強醫院內部管理,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各級醫院切實要以“醫療品質萬里行”、“三好一滿意”等為載體,加強醫院文化建設和內部管理,完善醫療品質和安全管理體系,加強醫德醫風的建設;嚴格醫療技術規範,提高技術水準,保證醫療品質;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水準和人文素質;建立有效的醫患溝通和化解糾紛危機管控機制。
加大政府行政責任,承擔主體任務。各級政府要積極優化資源配置,緩解醫療供需矛盾,構建多層次醫療救助體系,建立城鄉一體化醫療體系;加大醫療衛生的投入,使得醫院的公益性質得到維護,促進醫療服務體制改革,滿足社會需求;增加對醫療保障的投入,擴大醫保的覆蓋面積,提高醫保水準,儘快將廣西全部居民納入醫療保障體系中;深化衛生體制改革,加強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出臺相關法律、法規,規範醫患糾紛賠付及補償行為;儘快建立和發揮第三方醫療糾紛調解機構,完善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功能和調解機制,且政府應早期介入,有效化解醫療糾紛;針對基層醫院的業務量不斷增加,而技術人才奇缺、醫療品質不高的情況,建議恢復地方醫學院校定向招收面向鄉鎮衛生院的臨床醫學專科生(全科醫生方向)。
爭取社會力量參與,形成良好氛圍。醫院應主動與公、檢、法、司聯繫,為衛生、醫療立法或為修改相關法律提出合理化建議;應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協調醫院與社會、與新聞媒體、與相關部門的關係,以及醫院與醫院之間的關係,加強資訊溝通,借鑒經驗;應賦予醫師協會及其自律與維權分會更多的管理權和自主權,醫務人員要自律與維權相結合,強調自主維權,搭建橋梁,改善醫患關係;要極為關注新聞媒體的引導效應,促使其能夠在客觀宣傳報道的基礎上對相關事件進行監督,傳遞正能量,引導醫患雙方互相理解、互相信賴、相向而行,為構建良好的醫患關係營造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