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焦點圖

北京持續高溫發藍色預警 防暑降溫戰謹防“空調病”

發佈時間: 2014-07-16 07:33:04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據中國天氣網的數據顯示,北京本週天氣持續晴熱,最高氣溫可達36°C,最低氣溫也保持在25°C左右。繼13日發佈高溫藍色預警之後,北京市氣象局15日再次發佈高溫藍色預警,意在提醒廣大市民做好防暑降溫措施。

  盛夏七月,驕陽似火,一場全民防暑降溫保衛戰拉開了大幕。中新網健康頻道通過梳理,歸納出了幾條最常用“招數”,助力廣大網友清涼度夏、安全度夏。

  招數一:降溫納涼,遠離中暑

  高溫天氣的直接危害,就是可能引起中暑。人體在過高溫度環境下,體溫調節機制暫時發生障礙,體內熱度蓄積,繼而發生中暑症狀。據專家介紹,中暑按照發病症狀與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患者有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輕症中暑除上述表徵外,還可出現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重症中暑顧名思義是較為嚴重的中暑,具體可分為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四種,輕則口渴、噁心、嘔吐、皮膚濕冷、血壓下降,重則暈厥、神志不清、抽搐,甚至産生産生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等。

  預防中暑,要儘量避免在11~15時高溫時段出門,不要長時間在陽光曝曬或高溫、高濕度、氣流靜止的環境下活動或工作。外出時要注意使用太陽傘、太陽帽、太陽鏡等物品,多飲水,出汗多的人可飲淡鹽水。穿著應寬鬆,多穿棉質布料、顏色較淺的衣服。

  一旦出現先兆中暑或輕症中暑,應當迅速遠離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喝一些淡鹽水或清涼飲料,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臥,並及時送醫就診。

  招數二:莫貪生冷,保腸護胃

  “熱晴”的天氣下,人們一邊經受著高溫的考驗,一邊卻享受著高溫的“福利”:暢飲冰鎮啤酒、豪吸多樣冷飲、空調屋內足不出戶……炎炎夏季,喝涼飲、食生冷確實能起到防暑降溫之功效。不過,並非每個人都適合這種降溫方式,沒有節制的大快朵頤,反而會給身體造成更大的損害。

  唐山市協和醫院急診科近日收治多名由於飲食不當導致胃腸道疾病的患者。該院急診科專家介紹,夏季人們喜食涼菜、冷食、冷飲等食品,容易誘發胃腸道功能紊亂,出現腹部不適、噁心、嘔吐等症狀。再加上夏季高溫,人體機能往往下降,病菌繁殖力度卻在上升,更易發生急性胃腸炎等胃腸道疾病。

  夏季防暑降溫“保衛戰”,保護好胃腸道當為重要內容。我們應“管住嘴”,不要貪食生冷食物,喝飲料應放置室溫後飲用。同時,由於高溫食物易腐敗變質,應關注食物的品質,避免胃腸道菌群失調、食物中毒或急性胃腸炎。

  招數三:趕走“空調病”

  據新京報報道,14日北京中心城區最高氣溫達到36℃-38℃,最高路面溫度更是達到60℃左右。室外如此酷暑難忍,人們都願意宅在空調屋中,或者從室外回到室內,對著空調一陣猛吹。不恰當地使用空調,誘發的“空調病”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據有關專家統計,在有空調的密閉室內,5至6小時後,室內氧氣下降13.2%,大腸桿菌升高1.2%,紅霉色菌升高1.11%,白喉菌升高0.5%,其他呼吸道有害細菌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長期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顯著增加,感冒、支氣管炎復發都是常見症狀。

  其實,“空調病”不是一種單獨的病,而是幾種症狀併發的複合疾病。除呼吸系統不適之外,人們還有可能出現胸悶、心慌、頭暈、無力、記憶力下降等症狀,這是由於連續使用空調的房間負離子含量極低,人體機能受到一定的抑制。此外,患有風濕、類風濕、關節炎、頸椎病、腰椎病等疾病的人群也要適度使用空調,以免疾病加重。

  趕走“空調病”,除了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屋中,還應注意空調溫度不宜低於24度,室內外溫差不宜大於5度,忌直接對著空調吹。白領一族難免長期在空調室內工作,如果出現頸椎、膝關節的不適,可在工作間隙做做活動,例如按按脖子、捏捏肩膀、揉揉肋間等,以緩解不舒服的症狀。

  資料顯示,每年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的一個月,是北京一年中最悶熱的一段時間,也正是人們常説的“三伏”天。這段時間除了高溫、炎熱之外,天氣多變、陰晴不定也是顯著特徵,因此夏日出行還應警惕雷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關注天氣變化,提前做好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