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心有妙方:神曲降血脂 按摩足心去早搏
發佈時間: 2014-07-11 16:54:55 | 來源: 大洋網 | 責任編輯: 張永生
導讀: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缺乏運動、吸煙酗酒、肥胖、高齡、家族史等都是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養心防梗,中醫專家提出,可循健脾疏肝降血脂、滋腎平肝降血壓、調脾護心抗心肌缺血、調心寧神去早搏、術後勿忘補元氣等五法。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大心血管科副主任吳煥林教授
最新心血管病報告指出,我國心血管病患者人數為2.9億,1/5成年人患該病;每年有26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每10秒就有1人被心血管病奪命,其中95%以上的心梗是由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缺乏運動、吸煙酗酒、肥胖、高齡、家族史等都是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養心防梗,中醫專家提出,可循健脾疏肝降血脂、滋腎平肝降血壓、調脾護心抗心肌缺血、調心寧神去早搏、術後勿忘補元氣等五法。
“心病”人群五大類,養心循五法
預防心梗,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採取針對性措施,逐一排除心梗發生的危險因素。比如,在醫生的指導下安全有效地控制血壓<140/90mmHg,如果糖尿病或慢性腎病患者要<130/80mmHg;空腹血糖要控制在<5.6mmol/L;按“體重指數=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的公式,控制體重指數低於24kg/m2;戒煙、少喝酒;按“運動後心率+年齡=170次/分”的公式,適度運動,每週3~5次,每次30分鐘等。
廣東省中醫院大心血管科副主任吳煥林教授從中醫調護出發,指出痰濕血濁型的高脂血症患者、 陰虛陽亢型的高血壓患者、氣虛痰淤互結型體質的患者、體型肥胖的脾胃虛弱患者、天生稟賦不足的患者(家族史),此五類人群易患心血管病。因此,養心護心應遵循健脾疏肝降血脂、滋腎平肝降血壓、調脾護心抗心肌缺血、調心寧神去早搏、術後勿忘補元氣等五法
降血脂——
神曲可妙用
吳煥林指出,熬夜縱欲耗傷腎精,暴飲暴食或嗜食肥甘煙酒可耗傷脾胃,大怒大悲會損肝傷心,四體不勤久臥久坐不利消脂,這些不良起居飲食方式都需要摒棄。而在健脾疏肝降血脂上,推崇妙用神曲,健脾胃、化痰濕。
妙用1——神曲粥:神曲15克, 大米100克,將神曲研為細末,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每日1劑,連續7天。
妙用2——二芽神曲粥:炒谷芽、炒麥芽、神曲各10克,大米50克,白糖適量。將諸藥擇凈,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連續7天。
妙用3——疏肝健脾降脂湯:神曲、山楂、荷葉、布渣葉、薏米、茯苓各5~10克,陳皮1克,配適當去皮去肥的雞、鴨、豬肉等,煲藥膳服食。可健脾利濕降血脂。
局部運動或有氧運動可消脂,推薦揉腹健脾消脂法:可取仰臥位或坐位,先做數次深呼吸,以放鬆肌肉,排除雜念,然後將右手掌貼于臍部,左手掌放在右手背上,以臍部為中心,稍稍用力,作順時針按揉,按摩的範圍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連續按摩50次;再更換左右手位置,逆時針按揉50次,如此反覆3~5次。堅持揉腹能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納新,健運脾胃。
降血壓——
沐足或冷熱水交替沐浴
對於突然急劇的血壓升高,吳煥林建議按壓或針刺雙側太衝穴法,短時間內可收到較好的降壓效果。找到太衝穴的正確位置,第一和第二足趾之間,用大拇指按壓或掐,以有疼痛感為宜,每次3~5分鐘,每天2~3次。
平時,則可沐足滋腎平肝降血壓。降壓沐足方由懷牛膝30g、川芎30g、天麻20g、鉤藤(後下)20g、夏枯草30g、吳茱萸10g、肉桂10g組成,加水2000ml煎煮,水沸後再煮20分鐘,取汁溫熱(夏季38~41℃,冬季41~43℃),倒進恒溫浴足盆內浴足30分鐘,每日2次,浴足後臥床休息。7~10天為一療程。
吳煥林推介了一種鄧鐵濤給血管“做體操”的冷熱水交替沐浴方法,這種“血管體操”可加速血液迴圈,增加血管彈性,改善心腦血管功能。方法是先用溫熱水洗,再用稍涼的水沖洗,特別是對著頸部兩側血管衝。吳煥林提醒,“冷、熱”水溫,前者以人體感覺微涼為度,一般25℃左右為宜;後者以人體感覺溫熱舒適為度,一般38℃~43℃為宜,體質較弱的人不適合此方法。
當然,還可以把血壓“吃”下來。比如,多食芹菜、黑芝麻、黑豆、桑葚等。另外,還可以嘗試菊花代茶飲,一是菊花烏龍茶,杭菊花10克,烏龍茶3克,用沸水沖泡,代茶飲,清肝明目,對肝陽上亢之眩暈有效;二是菊楂決明飲,菊花10克,生山楂15克,草決明15克,冰糖適量,三藥同煎,去渣取汁,調入冰糖,代茶飲,清肝疏風,活血化瘀,對陰虛陽亢之眩暈兼大便秘結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