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癌症

癌症發病率一直“漲” 不應過度恐慌

發佈時間: 2014-07-04 15:54:07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 郭洪濤

  癌症發病率一直“漲” 專家:不應過度恐慌

  編者按 近年來,老百姓普遍感覺癌症病人增多,包括官方數據也表示癌症發病率在逐年提升。人們往往有種誤解,認為中國進入了癌症高發期。事實上,癌症發病率與人口老齡化、檢測技術先進、看病人群增加等多種因素有關,單純的癌症發病率數據不值得引起恐慌。然而,我們確實也應該從治理環境污染、改善生活方式、建立預防早診早治體系等方面共同努力,降低癌症發病率和致死率,讓更多人享受健康生活。從今日起,本版推出“關注癌症高發”系列報道,為您科學解讀癌症發病率數據,傳遞健康生活理念。

  北京市衛計委6月26日發佈《2013年北京市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簡稱“健康白皮書”),2012年,北京市惡性腫瘤新發病例40307例,比上年增長了3.22%。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副主任王寧介紹,這意味著2012年北京市平均每天有110人被確診為癌症。而10年前,這一數字約為平均每天63人,相當於十年增長了將近一倍。

  面對發病率數據不應過度恐慌

  美國密歇根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內科劉醫生為科技日報查到了美國癌症發病率的數據。“2004年到2008年美國是每年460/10萬人。”

  根據北京市統計局公開發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069.3萬人。通過計算可得知,北京市2012年的癌症發病率為194/10萬人,這個數據與美國相比並不算高。

  “直接比較這兩個國家的數據,其可比性不大,兩個人群的年齡、遺傳、環境和生活方式的差異。其中年齡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忽略年齡和遺傳因數以後,還需要考慮醫療和經濟水準的差異。至少在美國,癌症是很少漏診的,病人基本上都會有活檢來確認。” 劉醫生補充道。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教授、國際腫瘤基因組研究協作聯盟科學技術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國腫瘤基因組協作聯盟秘書長呂有勇認為: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的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表明,遺傳、發育和代謝是機體維持正常生理功能、抵抗疾病的基礎。由於現代生活方式普及和飲食習慣,人類過多的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高鹽食物和壓力過度,這一生活方式和習慣與慢性代謝相關疾病(腫瘤、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密切相關。

  “隨著國人的壽命延長,得各種慢性病的幾率也會增多,再加上醫療技術的發展,就診的人數也越來越多,查出疾病的幾率也越高,比如男性前列腺癌,女性乳腺癌。另外有相當一部分癌症不易早期發現,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難以獲得滿意的療效,人們比較關注。癌症不像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用藥物治療能控制症狀和維持生命的延續。基於癌症患者的死亡率比較高,因此備受關注。其實,隨著醫學科學和技術的進步,許多的癌症能夠早期發現並得到合理治療,特別是通過預防和早診使得癌症少發易治,百姓不需為癌症發病率數據感到恐慌。

  檢測手段先進使得確診率提高

  以前沒怎麼聽説過的各類癌症,現在經常發生在自己的同事、朋友、親人身上。老百姓普遍覺得現在的癌症發病率真的很高。而此次的健康白皮書也指出,“甲狀腺癌已成為北京市發病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

  “感覺現在腫瘤比以前高發,有個原因是醫療技術的發展,以前的檢測手段沒有現在的靈敏。”呂有勇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甲狀腺癌高發可能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碘鹽的普遍使用,二是過度的X射線檢查。

  劉醫生也比較認同這樣的觀點。他介紹説:“甲狀腺癌分四類。其中兩類是比較良性的,特別是濾泡性甲狀腺癌。 一般來説這個和小時候接觸射線有關。國內醫療發展很快,很可能導致過量醫療射線輻射。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現在的國內診療水準提高,發現了很多以前沒有發現的甲狀腺癌。甲狀腺癌的發生在美國沒有顯著變化。”

  在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醫學學習網教學總監單愷明看來,癌症的好發人群還是中老年人,年齡越大,得癌症的幾率就越高。“現在由於人的平均壽命延長了,感覺得癌症的人多了起來。古人壽命短,可能還沒有熬到得癌症的年紀,就已經死於戰爭、貧窮或其他疾病。”

  理性對待癌症發病率圖譜

  北京新繪製的2013年版癌症發病與死亡“地圖”也于6月26日出爐。2012年北京市城區共報告惡性腫瘤27516例,佔新發病例數的68.27%。郊區共報告12791例,佔新發病例數的31.73%。整體來看,城區發病普遍高於郊區。

  北京市衛計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鐘東波表示,“郊區好于城區”的主要原因在於城鎮化水準高,患病的危險因素密集程度也相應高,此外同生活方式、飲食結構、環境空氣都有一定關係。

  “癌症與心理、情緒、壓力都有密切關係。城市裏的人雖然生活條件好,但是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缺少運動,再加上環境、空氣污染也嚴重一些。如肺癌和大腸癌在大城市的癌症發病率高於農村,是必然的。”呂有勇説。

  但他同時也表示,大城市發病率高是因為看病的人多,農村的發病率也很高,但由於生活水準相對較低,有可能有些病人沒有去看病,而掩蓋掉了一些發病率。貧困地區食道癌、宮頸癌、胃癌發病率也很高,只是大家還沒有去關注。生活好的時候是一類癌症高發,生活不好的時候是另一類癌症高發,我們國家正好處於兩類癌症並行的階段。

  劉醫生認為,這個可能和環境污染有關,不能籠統的説郊區好于城區。一般必須説明什麼樣的癌症郊區或農村少。“更加重要的是,國內地區差異太大,農村的經濟醫療實力根本不能和城市比,這個也必須考慮進去。很可能農村的實際癌病率是沒有差異的,只不過沒有發現而已。世界範圍內,至少在發達國家,沒有這種顯著地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