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醫患關係

“災難面前,沒有緊張的醫患關係”

發佈時間: 2014-07-03 15:28:24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第九屆中國醫師獎日前揭曉,至少有5位獲獎醫師曾參與過近年來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救助。“在近年來的評審中,我們確實更關注那些參與過災難現場救治的醫師。”中國醫師協會資訊部主任張帆介紹,給予救災一線醫師榮譽成為近年來醫師獎的重要導向之一。

  每當有公共安全事件發生,醫務人員總是衝在第一線。在業界看來,2003年 “非典”之戰是我國應急醫療有規模形成的起始元年。10多年間,伴隨著一次次的地震、疫情、暴恐事件的醫療處置,我國醫療應急救助體系逐步完善。

  本次獲獎醫師金曉東和胡衛建,近年來都多次參與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救助工作,“5·12”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樹地震、四川蘆山地震、雲南昆明暴恐事件的現場都有他們這樣應急醫療人員的身影,他們對災難中的醫療救治和醫生的角色有著自己的理解。

  胡衛建是國家(四川)緊急醫學救援隊(移動醫院)隊長,在越來越多的救援實踐中,他嘗試帶領他的團隊搭建應急醫療的框架。胡衛建介紹,災難醫學救援因災情發生突然、救治難度較大等特點,與戰傷救治相類似,按照災害創傷救治技術體系可劃分為現場急救、緊急救治、早期治療、專科治療和康復治療5個救治基本環節。

  在胡衛建看來,2003年非典事件是我國應對災難事件管理的一個轉機,此後國家加大了對災難醫學緊急救援的重視,國務院相繼發佈了一系列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使我國災難醫學緊急救援逐漸展開。但是,總體説來,由於國內在災難醫學緊急救援方面起步較晚,目前尚沒形成常規並成熟的全國性災難醫學緊急救援管理系統。

  災難發生時,一般是由各級政府應急機構或相關衛生行政機構應急辦公室臨時牽頭組成一個醫療搶救領導小組,作為權威機構負責醫療衛生搶救的組織領導工作,同時建立臨時醫學緊急救援人員隊伍開展現場搶救工作。

  而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副主任醫師金曉東來説,感觸最深的是,“大災大難面前,根本不會有緊張的醫患關係。”時隔4年,金曉東仍能清楚地記得玉樹地震後一些病人的床號。“18床的藏族小夥最後和我的研究生成了‘好哥們’。”還有曾經救助過的病人從青海來到四川,給金曉東帶來一塊牛肉以示問候。

  多次直面災難的金曉東説,在應急現場,他感受最深的是人性最真、最美的一面被完整地呈現出來。在昆明暴恐事件發生時,僅僅一晚上的時間,眾人30多萬毫升的獻血量讓金曉東受到震撼,如今説起來,他仍覺得難以置信。

  金曉東一直強調,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是相互的,別人給你鮮花和掌聲,你不可能報之以石頭和拳腳。每到災難現場,看著別人在流血,醫生肯定會全身心投入到救援工作中。當然他也並未覺得奔赴前線的醫生就佔據了道德的制高點,在許多像他一樣的醫生眼中,第一時間到達災難現場,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在金曉東看來,纏繞于手杖的蛇型圖案,代表著莊嚴、智慧、聖潔以及慈愛。這一世界通用的醫學標誌是醫生對自身的約束,也是公眾對他們的期許。但這個來源於古希臘神話的手杖並沒有賦予醫生任何魔力,大多數時候,他們只是一群重壓下疲憊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