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宜動靜結合 方能有益於健康
發佈時間: 2014-06-23 14:22:33 | 來源: 河北新聞網 | 責任編輯: 健康中國
世人皆雲:“生命貴于運動。”可見運動對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但過度運動也足以為害致病,即“勞大疫大”,故動靜相宜方為人體健康之本。
古人云:“太上養神,其次養形。”養神與養形是人攝生之大法,它為歷代人們所遵行,更值得今人研究探索,動靜兼修做到“形與神俱”,實乃養生之最高境界。
運動是養形的根本措施,所謂:“養生莫善於習動。”其對於生命的重要意義,早為古人所闡明,如朱丹溪説:“天主生物故恒于動,人有此生也恒于動。”人體缺乏運動,其害非淺,《呂氏春秋》認為:“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處於頭則為腫為風,處耳則為梮為聾,處目則為蔑為盲”人們早就認識到缺乏運動可使精氣鬱滯,致生諸病。《素問·宣明五氣篇》也曾記載坐臥太久的危害,説:“久臥傷氣,久坐傷肉。”據此,明代李梃告誡:“終日屹屹端坐,最是生死。”《壽世保元·飲食》也雲:“食後便臥,及終日端坐皆凝結氣血,久即損壽。”老年人臟腑虧損,氣衰血澀,一旦靜息太過,其後果往往是嚴重的,在臨床上,嘗數見體弱老人,退休後,終日坐臥,反致速逝,究其原因,實乃靜而乏動,氣血不行之故也。
華佗指出:“人體欲得勞動……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孫思邈則強調,流水之常新,戶樞之晚朽。“以其運動故也。”因此他要求老年人常行導引。“禮拜一曰勿住,不得安於其處,以致壅滯。”歷代諸家所論,無不闡明運動對健康長壽的重要意義。
但世間萬物皆各有度,過度運動可致害為病,《素問·宣明五氣論》論五勞所傷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之説,《莊子·刻意》也有“形勞而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勞則竭”之論述。可見勞傷過度,精竭行消是致內傷虛損之病因,李東垣認為:勞役過度可致脾胃內傷,百病由生,葉天士醫案也記載有過度勞形奔走可致百脈震動勞傷失血之證。
因此古代醫家也十分重視勞動的節度,華佗指出:“人欲得勞動,但不當自使極。”孫思邈也説:“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勘耳。”同時,他還認為,老年人更應注意“身無妄動……無作博戲,強用氣力,無舉重,無疾行”,倡導量力而行,徐緩圖功。
如上所述,人體運動須有常有節,動靜結合,形勞不倦,方能有益於健康。正如《內經·上古天真論》所雲:“知其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